-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思考清晰到见解深刻.doc
从思考清晰到见解深刻
第一讲 追索,由现象到本质
时下,道德拯救的话题成了人们心中的痛,对广东小悦悦被车碾压、18人经过其旁却无人救助的惨剧,对南京大妈被救起却讹诈救助者的无良,大家都记忆犹新。对拷问人们道德良心和社会公德的事情所发表的议论,时时能够听到。我曾让学生以此类话题作文,结果,许多同学的文章,无非是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对道德丧失现象表现出义愤填膺的情感。无疑,这样的立意是正确的,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总显得比较肤浅。因为这类文章只有事实的陈述,缺少对事实的分析;只有一般的谴责,而缺少谴责的理据;只有正义的抗议,却缺少救治的方略。其实质是,学生的作文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没有抓住事实的特点,对其进行本质的追索。因为对事实的本质缺少深刻的理解,所以也就开不出救治的良方。
那么,怎样才能从一般现象中发现其蕴含的本质呢?这里介绍三种实用技法。
一、追因法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性,任何现象的出现,也都有其原因。我们从追索原因开始,可以探究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如前所述有关道德拷问的问题,我们可从下述几个角度思考:
第一,从道德情感的角度追索。看着小悦悦被车碾压,却无人施救,是人们的感情变得冷漠了吗?这能简单地归结为人们情感的冷漠吗?人们情感的冷漠,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下,很多人认为只要能挣钱就是英雄,能挣钱成了社会价值衡量的重要标准。金钱锈蚀了人的情感,颠覆了人的道德准则,异化了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所以,一些具体的令人气愤的现象,反映的却是社会道德的萎缩,价值体系的残毁。
第二,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思考。“扶不起”“救不得”,似乎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们情感的冷漠。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人们常常发现“好人做不得”,怕救了人反被讹诈。何以如此?是因为司法“重证据”达到了过于死板的地步。试想,在人生命危急之时,往往是分秒必争,救人者做出的是一瞬间的决定,如果还要先取证据,从道德情感上讲,对施救和被救者都是一种“不信任”,都是一种心灵的伤害。可是,在所谓的“法律公正”面前,人们要先考虑取证据,取不了证据,就不敢施救。司法的公正确实存在很多复杂的角落,有人撞了人要逃避责任,有人做好事却被受伤者讹诈,甚至还有职业“碰瓷者”为害社会。面对这些乱象,没有确凿的证据,司法人员确实无法判定。但司法人员的责任心也是重要因素,不可简单从事、求功心切,明知有冤情,因怕惹麻烦就草草了事。综上所述,“敢不敢救”的表象反映的是司法难题的本质。
第三,从公德丧失的角度追索。这些现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的道德沦丧。摔倒者自己摔伤了,只想逮住一个人,不论是谁,只要能对自己负责任就行,为此不惜以牺牲良心为代价;肇事者宁愿逃逸,也不愿救人一命;司法者因求快结案,达指标,不惜枉法误判。而这些又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某些负责人、掌握舆论者的引导造成的,或者说是因为这些人的道德丧失或不作为造成的。引导失误或偏颇,造成社会公德沦丧,致使歪风得不到抵制,正气得不到支持,好人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简单的事实,反映的是人心的本质问题。北京大学副校长终于站出来对学生们讲:“你们是北大人,你们大胆地站出来救,出了法律责任,北大为你们提供法律支持,官司打输了,北大为你们支付赔偿费!”这是愤激之词,也是对“不作为者”的强烈抗议。
二、求同法
有许多现象,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它们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从深层思考,会发现它们反映了同一个本质性问题。找到了这个本质性问题,写出的文章就会胜人一筹。
有这样几个事例:
第一个,一位在外国的“交流生”说,他在某市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一读就是一天,直到图书馆打烊。一次,管理员叫住他。他忙解释说,他拿的书都办理了借阅手续。不料,管理员告诉他,他是本月最佳读者,按照规定,要给予他奖励。于是,他得到了一份精美的巧克力。在他将要回国,去办理还书手续时,结果显示,他超时借阅,要交十美元罚款。在他拿出十美元时,管理员又说,按照规定,罚款可以抵扣,在图书馆每读一个小时书可抵两美元。于是,他又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了五个小时的书。
第二个,也是图书馆的事。我校旁边就是大学园区图书馆,笔者常去借书,也因超时而缴纳过几元罚款。此后不久,接到管理员的电话,要笔者去办理一个“重点读者”借书卡,由一般读者只能一次借阅五本书变为一次可以借阅十五本,借阅时间由两个月变为六个月。从此以后,笔者再也没有受到罚款处罚,还被评为优秀读者。
第三个,最近,贵州仁怀市推出新规,轻微交通违法,可以选择做义工来免除罚款。轻微违规人员,可以前往指定交通岗,担任临时义工劝导行人遵守交通法、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这几个事例有相同之处,就是“违规被罚”,并且处罚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图书馆处罚,是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格教育视角下高中语文教育的路径构建.doc
- 人生难得一回搏.doc
- 人生难得几回“激”.doc
- 人类语言起始期符号成素及其指称对象探究.doc
- 什么是“探索规律”.doc
-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讨学生喜欢.doc
- 今天就要去做的12件事.doc
- 今天怎样去做老师.doc
- 从2013年福建高考看考场作文中的“放”与“收”.doc
- 从“三美”原则小议黄中习对联英译.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