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国主义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教育.doc
爱国主义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教育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的探索。
一、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课中的渗透形式
(一)在语文教材中精心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古人讲“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故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理想或情操。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我们可从文章的题目、人物、事件、文眼意境、中心以及背景资料中挖掘出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1.以大好河山的自然美来感染学生
例如《济南的冬天》,语言大师老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蓝水晶的世界――冬天的济南;《巴东三峡》则向我们展示了长江三峡沿途无比雄伟奇丽的“山水画廊”景色;《周庄水韵》则描绘的是“中国第一水乡”时而恬淡宁静,时而色彩鲜明,万般柔情,时而多姿多彩的韵味。我们上课时不妨以配乐范读来达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的效果,并适时点拨这富于诗情画意的旖旎风光就源于我们伟大的祖国。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苏州园林》《小石潭记》《沁园春?雪》《望岳》等。
2.以优良作风的社会美来陶冶学生
例如《生命之舟》,这是一篇新闻解说词,报道了1998年?州湾发生溃口以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不顾个人危险,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解放军战士和武警战士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正是印证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吗?《百合花》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这不也正印证了“军民一家亲”的中国精神吗?我们上课时不妨由课文联系现实的“抗非典”“抗震救灾”“感动中国”……的种种事例向学生介绍,解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幸福中国,正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诸如此类,反映新时代中国的篇章还有《别了,“不列颠尼亚”》、《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
3.以高尚人士的示范美来引导学生
例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到氢弹研制,在叙述中表现人物的爱国情怀和崇高使命感,为国鞠躬尽瘁的精神。《鲁迅自传》则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从作者不愿做幕友和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我们上课时不妨让学生作深度思考:他们选择工作首要看重的是什么?是眼前所赚取的金钱还是民族的复兴?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做对国家,对民族有利的事。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陈毅市长》、《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我爱这土地》、《包拯》、《强项令》等。
4.以旧社会的黑暗制度,耻辱历史来侧面刺激学生,使其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例如语文版的《南京大屠杀》给我们披露了1937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南京沦陷的一段耻辱历史,日军30多天屠杀了34万多无辜中国居民,使南京成为“人间地狱”。敌人用了许多惨绝人寰的方法: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手段非常残酷,令人发指。我们上课可结合视频加深学生印象,引导他们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使他们在义愤填膺咬牙切齿之时增强爱国意识,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又如话剧《茶馆》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我们上课时可以由此激励学生要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这安居乐业的幸福中国。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孔乙己》、《范进中举》、《日出》、《故乡》等等。
(二)在语文课堂中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这里要把握好课文中德育渗透的重点
1.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渗透爱国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很典型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个人魅力。例如,教茅盾的《白杨礼赞》时,我结合时代背景对作者的人格略作分析,帮助学生在读文章时可以深刻体会茅盾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感。再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结合词句去理解一代伟人的英雄襟怀,唤醒学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2.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爱国教育
文章的思想,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陈毅市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