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课下限时集训(十四)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Word版含解析.docVIP

《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课下限时集训(十四)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课下限时集训(十四)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Word版含解析

课下限时集训(十四)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南京模拟)《史记》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2.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3.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约一。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契约可以说明(  ) 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 B.诚信意识和商业道德的建立 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 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契约方式 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5.(2016·锦州调研)《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6.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7.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8.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处“田亩”最有可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 9.西汉贾谊主张“今驱人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共所矣”。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小农经济 B.禁止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减少人口流动 D.打击了富商大贾 10.(2016·嘉兴测试)有学者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11.《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12.(2016·蚌埠质检)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 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