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区别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与杜甫区别分析李白与杜甫区别分析

9. Compare Du Fu and Li Bo---their poetry (occasions, topics, themes, form, etc.), the kind of persons they were, their personalities. Whose poetry do you like best, why? 李白与杜甫 四十余年前,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撰文《李白与杜甫》,从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分析两位唐代著名诗人,其主要观点是肯定李白而否定杜甫。这里,作者以相同的题目撰文,试图淡化阶级立场与意识形态,而从人性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两位诗人的区别。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 虽然TOPIC中未提到生平的比较,但中国对文学和文学家的评价一向有“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说法,因此,笔者首先从此处出发,引出其他方面的比较。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而卒于公元762年,大抵生活在唐代最盛的时期。李白而是岁时只身出川,游览了中国从两湖到江浙的大好河山。他到处游历,希望通过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见,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的漫游却一事无成,知道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名震天下。安史之乱后,他参加了永王的幕府,后来永王与肃宗发生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被赦免,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后死于中国东南部的当涂。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而卒于公元770年,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杜甫扫年在江浙一带漫游,后在洛阳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之后又在长安应试,但依然以落第告终。直到后来他才通过种种关系做了一个看守库府的小官。安史之乱后,杜甫去投奔肃宗,被叛军俘虏,之后潜逃,并担任左拾遗的职位。随着朝廷军队的节节败退,杜甫被迫迁徙到了中国四川等地,后漂流到两湖,病死湘江。(以上内容综合百度百科、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完成) 通过对两位诗人生平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前期比较顺利,斗志也比较高昂;后期则遭遇了种种失意,斗志也趋于低沉。但总体而言,由于生活在唐代的全盛时期,李白的生活态度是很乐观的,这也为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买下了伏笔;而杜甫一生则比较坎坷,遭遇了家国的破裂,而杜甫由于性格中忧国忧民的因素,导致其作品更多的是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偏向与现实主义风格。 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比较 承接上文,笔者提到,李白的作品趋向与浪漫主义,而杜甫的作品则趋向于现实主义。 李杜诗歌主题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大量对中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记述,以及对自身的豪情壮志的抒发,而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描写,则很少甚至没有。其代表作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感情的抒发,景色的描述;而杜甫的作品则偏向于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如《石壕吏》《新安吏》等作品描写了战乱年代官吏滥征妇女、老人和小孩入伍的黑暗以及在这样黑暗条件下人们生活的悲惨;而杜甫的一些抒情诗,也更多的表达的是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对叛乱平息,国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希冀。 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以《蜀道难》《石壕吏》为例) 通过阅读李白与杜甫诗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二人诗歌风格的差异。李白的诗歌属于明显的浪漫主义,诗歌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譬如描写庐山瀑布时,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作了银河;又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道“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海拔并不高的天台山,在他的笔下竟是“四万八千丈”,再看著名的《蜀道难》,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李白并没有看见过所谓的“蜀道”,其中很多是他自己的想象。诗歌中贯穿其中的呼告就是一句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巴蜀一带的闭塞,用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说法,夸张的说道巴蜀一带的人整整四万八千年不能与秦塞(陕西一带)交流;随后又有“猿猱欲度愁攀援”“砯崖转石万壑雷”等极度夸张的辞藻去表现蜀道之险,其余种种,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而这样夸张的想象力,是李白是诗歌超越同时代诗人的重要因素。 而杜甫的诗,则是偏向于对现实的记述,基于事实,没有夸张的修辞,比较可信。正因为这一原因,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史”。以《石壕吏》一诗为例,诗歌开头就交代的事情的起因“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作者晚上在石壕村的百姓家投宿,晚上遇到了官吏征夫入伍。然后是老妇的哭告:“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没有任何夸张,只是完整的记述老妇的话语内容。最后老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虽然是一个超出当时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妥协,但毫无疑问,杜甫没有作任何夸张,而这一事件从杜甫笔下写出,也完全值得人相信而不是认为这是夸张与艺术处理。毫无疑问,杜甫的诗歌,是现实主义

文档评论(0)

enxyuio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