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外民俗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 教 学 大 纲 科 目: 中外民俗 所属系部专业: 国际民航学院 教 师: 尹文卉 所 属 系 部: 院办 中外民俗 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 14级空乘 授课学时: 24 学时 课程性质、任务 (一)课程性质 “中外民俗”是民航学院专科生的选修课。开设本课程旨在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拓宽专业知识面;同时也为有相关研究兴趣,毕业后准备继续在此方向深造或者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同学铺垫基础,培养他们的研究热情,引导他们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探索研究。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方法,以及主要的民俗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面貌。理解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遵循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普及民俗知识,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文化的认识,从而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及多样性的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民俗的一般理论、基本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民俗事象,特别是对中外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农业民俗、工艺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人际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等进行深入分析,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掌握中外各个民族的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讲解中国少数民族情况及三大宗教涉及的相关情况,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接待服务。 (三)素质目标 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强化专业意识,提升服务理念。 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中外民俗概要》 主编 张世满,王守恩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参考资料: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陶立璠.民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董晓萍.说话的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2. 4.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四、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单元一: 民俗学概述及汉族 课时: 3 教学内容: 介绍民俗学的定义、特征、性质、作用。 教学目标: 掌握民俗的概念、分类,明确民俗特征与社会功能,懂得民俗是如何构成、养成与传承,进而掌握民俗的一般理论。 教学重点: 讲解作为独立学科的民俗学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当前对于民俗学学科性的争议。 教学单元二: 物质生产民俗、饮食民俗及汉族 课时: 3 教学内容: 介绍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特征,物质民俗生产民俗所包括的类别、类别的特点,饮食民俗以及与汉族相关的物质生产民俗的知识。 教学目标: 本章研究各国各地区大众民俗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物质生产民俗,重点阐述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与特征,以及其分支自然生态民俗、农业生产民俗、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特征,物质民俗生产民俗所包括的类别,以及这些类别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农业文明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单元三: 居住、服饰、交通民俗及满族、蒙古族 课时: 3 教学内容: 介绍居住、服饰、交通民俗及与之相关的满族、蒙古族知识。 教学目标: 1、交通民俗主要是研究交通民俗形成与发展的历程,阐述交通民俗的功能、范围与类别,介绍中外各国的交通民俗。2、服饰民俗要求认识服饰民俗形成的主要因素,了解服饰民俗的发展历程,理解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外各国在服饰民俗事象上的特点、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3、居住民俗主要研究居住民俗的形成过程及居住类型,居住民俗的各种表现,介绍中外居住民俗。 教学重点: 1、中国汉族、少数民族及国外各国的交通民俗 2、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 3、居住民俗的概念、形成和居住的类型;中外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1、交通民俗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 2、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 3、居住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单元四: 商业、岁时节日民俗及藏族 课时: 3 教学内容: 介绍商业、岁时节日民俗及与之相关的藏族知识。 教学目标: 1、商业民俗主要是研究商业民俗形成与发展的历程,阐述商业民俗的功能、范围与类别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