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生行为问题与辅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與輔導 洪榮照931027於東光國小 壹、行為問題的界定 行為問題與問題行為 行為問題分類 (一)Meyer, L. H. 分類法 1.身體上的攻擊行為:拳打腳踢、抓頭髮、使用武器打傷人。 2.自我傷害行為。 3.破壞性行為或對物品攻擊。 4.擾亂行為。哭鬧、大聲喊叫、拋擲物品、搥打東西製造噪音、干擾別人做事。 5.消極性的攻擊或干擾。消極抵制、極端不合作、大小便排泄在褲子、當眾暴露身體。 6.無意的走失或故意逃學和離家出走。 7.反覆而固定但未具意義的身體動作。 8.情緒或社會行為不當的表現。隨地大小便、正式場合破口罵人。 (二)Achenbach分類 1.內向性:恐懼、胃痛、憂愁、退怯、嘔吐、困擾、害羞、失眠、哭泣、幻想、冷漠、獨處、拒絕飲食、壓抑、頭暈。 2.外向性:不服從、偷竊、撒謊、打架、殘暴行為、破壞行為、逃學、縱火、離家出走、大發脾氣、過動、咒罵、激烈爭辯、脅迫、炫耀。 貳、行為問題的產生與功能 行為問題的產生 身心缺陷的不利影響 缺乏社會技巧(溝通技巧) 獲得不當的增強 外界的歧視排斥 退縮性的自我保護 過度的保護、溺愛與縱容 缺乏自信心與學習意願 二、行為的功能性分析 行為是他的溝通方式 引起他人的注意 獲得具體的事物 感官刺激 逃避感官刺激 逃避厭惡事物 情緒發洩 參、行為處理的信念與功能分析 一、教育信念 師生的基本態度—接納、關懷、支持、同理 學校必須是安全的、有結構性、支持性的環境 必須配合多方面的協助,除特教老師的介入外,如社工員、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普通班教師等皆應參與 成就感具有治療意義,並能提昇自我概念 行為和社會技能和學業都是可以教的 也同等重要的 二、心理教育論處理模式--指導原則 重視行為發生原因的功能分析 重視生態環境或生活形態的改善 強調前事的操縱和安排有效的行為後果 強調訓練適當行為來取代行為問題 使用多重的處理模式 懲罰方式式微,採用非嫌惡或正向處理策略 重視緊急情況處理的應變措施 行為問題處理需考量社會效度 強調團隊合作 強調逐步讓個體學習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六、環境控制與行為治療模式 (一)生態環境分析 (二)大環境整體改變(如離開機構、特殊環境改變) (三) 行為治療理論—為任何行為都由學習而來,也可透過學習加以去除。行為就是一種習慣 冷靜觀察 充分的人力支援 生態重新佈置 消除誘發事件 避免節外生枝 暫停不必要的要求 適度的關切傾聽 維護個人尊嚴 促進身心放鬆 八、安排有利的學習情境 寬敞的空間規劃 柔和的色調與舒適的環境 多樣化的環境布置常態化的生活環境提供正確的境教示範積極主動的情境安排接納關懷的團體氣氛寬大包容的人際規範善用隨機教育 父母正確的管教態度適時的指導父母社區環境的改善維持兒童的自尊激發兒童的潛能善用社區環境資源融入正常化的社會生活 肆、功能性行為評估(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遠因 前因Antecedent variable 行為 結果consequence ()前因:包括時間、物理環境、人物、活動。結果:行為之功能,包括獲得增強、逃避、自發性增強、多重因素。 FBA的重點在於發展後續的行為介入計畫(Behavioral Intervention Plan,簡稱BIP)。 BIP的內容應包含一系列的行為介入計畫以及相關的支持計畫。介入的方式並非單一行為的改變,而必須考慮到環境中各項因素 物理環境:包含教室及家庭。人為相關因素:人際互動及課業安排。長期計畫:社會技能訓練。焦點介入:教導學生表現適當的行為以取代不適當的行為。 --行為處理方案設計--團隊合作(行政人員、保育員、專業人員、臨床工作者、父母) --過於抽象) 目標行為 行為的評量 基準線資料的建立 行為診斷與功能分析 分析問題行為的功能 a.行為是他的溝通方式 b.引起他人的注意 c.獲得具體的事物 d.感官刺激 e.逃避感官刺激 f.逃避厭惡事物g.情緒發洩 h.多重功能 目標行為 表現形式 發生頻率 持續時間 行為強度 1. 2. 3. 4. 5. (二)上述哪些行為常一起發生?它們在同一時間發生嗎?可預測其發生順序嗎?或是發生在同樣的情境中? 二、界定可能引發問題行為的環境事件 (一)個案有沒有服用藥物?此種藥物對他(她)的行為是否會造成影響? (二)個案的身體是否有任何症狀足以影響他(她)的行為?(如:氣喘、過敏、出疹、癲癇等症狀) (三)描述個案睡眠狀況及其對行為可能造成的影響。 (四)描述個案的飲食狀況與限制,及其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