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浓缩版教心理学浓缩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与教育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大方面)
学习与教学要素:
1 学生(是主体,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2 教师(关键)
3教学内容(传递信息的组要信息部分)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接触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监控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教学方法和角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20世纪20年代前)
捷克--夸美纽斯(遵循自然的思想,按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和学习)
瑞士--裴斯泰洛齐(《论教育学》“教育要心理化”)
俄国--卡普捷列夫(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美国--桑代克(从动物身上做实验,从此教育学这门课产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
(三)走上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此后人文主义思潮掀起
奥苏伯尔---用认知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学习
(四)教育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今)
布鲁纳总结: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前苏联的教育学之父--乌申斯基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补充: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原则: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实验法(用的范围广,成就最大)个案法(从出生到现在的研究)调查法、测量法(从标准化的试题来了解心理)
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
第二章 中学上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可以从时间跨度、内容上(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的发展)、性质上、影响因素上(心理发展是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来理解。
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不可逆、不可逾越的);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心理发展可分为: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6、7~11、12);少儿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少年期: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期:开始出现了辩证思维。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2、关键期:2~3岁时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5岁左右是第二关键期;3岁是独立能力期;2岁半~3岁半是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观点:提出了“图式”的概念,是期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认知的变化时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集中化、不可逆和自我中心倾向、范灵性);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序列能力);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成就:是社会构建主义和情景学习主义的先驱):四个观点:1、强调了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2.、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3、学习应先于学生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渐增强;2、观察事物的持久性也不断增强;3、观察事物的精度不断增强;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强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常出论述题)
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教育措施:1、喜欢争论;2、理想主义。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人格: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幼儿期(1~3岁):自主感对羞辱感和怀疑感;儿童早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晚期(6~12岁):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