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一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
目的: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子囊菌的干品,野生食用菌的标本。平菇、香菇的孢子印。分类参考书,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绘图说明。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
子实体名称 科 属 形 态 图 菌柄着生 备注
1.中生 2.偏生 3.侧生 4.无菌柄 5。圆柱形 6.棒状 7.纺锤形 8.棒锤形 9.分枝状10.基部联合 11.基部膨大呈球形 12.基部膨大呈臼状 13.菌柄扭转 14.基部延长呈假根状
圆形 2.半圆形 3.圆锥形 4.卵圆形 5.钟形 6.半球形 7.斗笠形 8.匙形 9.扇形 10.漏斗形 11.喇叭形 12.浅漏斗形 13.圆筒形 14.马鞍形
1.子囊菌门 盘菌目 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 )
块菌目 块菌科和地菇科
角菌目 麦角、虫草
2.担子菌门
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
非褶菌目、伞菌目
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
实验二 母种培养基制作
一、实验目的
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
2. PDA综合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 磷酸二氢钾3.0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0.05克,水1000毫升,pH自然 。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天平、电炉, 18×180毫米试管, 止水夹。 纱布,棉塞,牛皮纸, 皮筋, 手套、菜板、刀、恒温箱,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PDA培养基的配制
2.装管、捆把
3.灭菌
锅内加适量水→ 灭菌物品放内锅→ 加热 → 压力表0.05Pa 时放气 →压力表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4.摆斜面。灭菌后将试管取出斜放在一根1厘米左右厚的木板条上,使试管内斜面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3/5。放置凝固后备用。
五、作业思考题
1.制作PDA培养基过程中,为什么要用牛皮纸将整捆的棉塞部分封盖灭菌?
2.灭菌时,加热水沸后,在锅内压力升至0.5Pa 时,为什么要打开放气阀?
3.写出试管培养基制作的工艺流程。
4.消毒与灭菌是同一概念吗?为什么?
实验三 原种培养基制作
原种即二级种,就是将试管中的母种,接入菌种瓶内,等菌丝长满后形成的菌种。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原种培养基的配料、装瓶(袋)、灭菌、消毒、接种、培养等生产工艺流程。并了解原种培养基的不同配方及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天平,立式或卧式高压灭菌锅,菌种瓶或菌种袋(菌种瓶口径3厘米,容积750毫升),塑料套环,塑料绳,擦布,锥形捣木。称,大盆
麦粒,麦麸,棉籽壳,不锈钢锅,石膏,碳酸钙,白糖, 牛皮纸,皮筋,
三、培养基配方
1.木屑米糠培养基(适用于香菇、木耳、猴头菇、杨树菇等木腐生类食用菌):木屑(锯木屑)78千克,米糠或麦麸20千克,石膏1千克,蔗糖(俗称白糖)1千克。料水比为1:1.4~1.6,使含水量达到60%,即用手握抓材料时指缝现水而不滴水。
2.麦粒培养基(适用于平菇、草菇、猴头、金针菇等): 麦粒200千克,蔗糖2千克,碳酸钙2千克,水500升。
3.棉籽壳培养基(适于多种食用菌):
棉籽壳78%,麦麸10%,玉米粉10%,过磷酸钙1%,白糖l%,水料比约1:1.1-1.2。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
1)木屑米糠培养基的配制:
拌料:根据计划生产原种的数量,计算出各种原料的用量,分别称取后,将不溶性辅料和主料掺拌均匀,将可溶性辅料加入水中溶解,逐渐泼入拌好的主料中,掺拌均匀,继续加水拌料。拌料时,边加水,边测含水量,以便控制水分,不至过多或不足。
含水量的测定:拌好料后,用手抓一把培养料在手中紧握,手指缝中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适宜。料水比约为1:1.2-1.4
装瓶(袋):将培养料装入750毫升的菌种瓶(或500毫升罐头瓶)中,边装边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