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導文學看印度種姓制度下的婚姻景況與女性地位.docVIP

從報導文學看印度種姓制度下的婚姻景況與女性地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報導文學看印度種姓制度下的婚姻景況與女性地位

報導文學再現的印度女性婚姻:以《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千里下恆河》、《印度沒有句點》為例 作者 花蓮女中。魏沁柔 指導教授 楊 翠 教授 指導老師 吳一晉 老師 目次: 一、緒論 (一)動機與目的──p.3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p.3 (三)文獻回顧──p.4 二、命定之路:報導文學中的婚姻觀 (一)女性婚嫁的時限性──p.6 (二)隨人擺弄:被安排的婚姻關係──p.6 成婚之路:不對等的男女互動──p.7 從一而終,婚姻的神聖──p.8 (五)婚姻儀式──p.9 三、家庭附屬品:報導文學的女性婚後生活 逆來順受,家庭為重──p.10 傳宗接代,維繫正統──p.10 四、內在衝突:反傳統意識的萌芽──p.11 五、結論──p.14 六、參考書目──p.15 一、緒論 (一)動機與目的      印度是歷史脈絡源遠流長的大河文明之一,正當其他的文明體系受到西方文化入侵,逐漸走向西化的時候,由婆羅門教發展出的種姓制度-現今學者杜蒙稱之為「卡斯特體系」-卻成為無法為外力動搖的一種特殊存在,深刻地影響了印度人民的生活與性靈。即使今日印度高科技產業的人才濟濟,但這個揉合了社會與宗教的體系,在經歷政治與經濟的重大變化與衝擊下,依舊維持屹立不搖的地位。   筆者認為正是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方造成印度婚姻的獨特性,使其與中國的婚姻有著極大的不同,此一體系賦予完成婚姻之夫妻另一種身分與地位的規範。婚姻原本是社會流動的可能性之一,但種姓制度卻希望社會群體的階層不受影響,甚至經由婚姻更加鞏固;相較之下,中國門第之見只是傳統觀念的侷限,亦不失為社會地位升降的管道。此外,印度傳統古籍的《摩奴法典》明文規範了婚姻制度,其規範的嚴苛格外引人關切。基於對印度婚姻制度與女性角色的好奇心,筆者開始蒐羅與印度相關的報導文學,由《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千里下恆河》、《印度沒有句點》,我們可以觀察到,傳統的種姓制度及其思惟模式,在印度的當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高度影響力,因此,本論文將鎖定這幾部報導文學,討論文本中所再現的印度女性與種姓制度下的婚姻生活,並與《摩奴法典》互相參照,進而比較傳統與現代的印度女性角色之變化。與此同時,筆者參考的印度相關報導文學在成書年代上涵括二十世紀中後期至今,其間亦有可比較的細微轉變。 透過閱讀上述的資料,筆者不擬將研究範圍無限制的擴大,反而想將研究範疇聚焦於這些報導文學中的印度女性,及其角色與傳統觀點中的差距,因此本論文將從幾本印度近代的報導文學取鏡,以分析印度社會體制下的婚姻景況與女性樣貌,再以《摩奴法典》的傳統印度誡條、《階序人》論述的傳統婚姻制度,與報導文學所見社會景況相互參照、印證,比較古今現象的變遷。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以三本報導文學為軸心,首先是艾瑞克˙紐比所著《千里下恆河》,內容為其於一九六三到一九六四年間的旅行記錄;其次為馬克˙涂立的《印度沒有句點》,英文出版於一九九一年,最後是V.S.奈波爾的報導文學《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為奈波爾西元兩千年以後,第三度周遊印度各大都市時所寫下。三者皆是兼具報導文學與旅行文學性質的書籍。   艾瑞克˙紐比與馬可˙涂立皆為英國人,在旅行時寫下作為記錄的作品中,多描寫偏鄉與低階種姓的生活景況,提供了對於印度下層女性的最佳側寫。奈波爾是生於印度千里達島、長於海外的印度人,情感上有國族認同的焦慮,但對於印度的歷史、現在與未來,仍然抱持高度關懷,其作品正、反面論述兼具,再現印度的社會風貌,本研究將取《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所描寫的中、高階級婦女婚姻生活與婚姻觀念進行析論,為最主要的參考資料。   在這幾部報導文學中,從當代人的目光看當代社會街景,其中作者主觀的路線與在旅程中的每一個選擇、對所見所聞主觀或客觀的描述都可能反映出印度社會的真實現況。報導文學的是一種虛實交織的文學類型,其「虛」的部份彰顯在作者的文學性想像,而其「實」的部份,則是由歷史文獻記載來加以印證,從而彰顯出印度女性角色的歷史文化變遷。 (三)文獻回顧   在過往對於印度女性婚姻及家庭的論述中,對於婚姻制度的記述當推《摩奴法典》及《階序人》,前者為記錄印度教規範的重要原始文獻,後者則為對種姓制度的重要研究論著。   《摩奴法典》雖記載印度教的眾多律令,但因許多的風俗習慣因地制宜皆略有不同,故印度人也非一致遵守《摩奴法典》,而是在此規範下,因應各地風俗習慣而各有變動,但仍可提供讀者對於印度婚姻制度的概括性認識。《摩奴法典》規範印度女性在婚前、婚姻中與離婚後能為自己做的選擇。三個階段的共性是,女性為男性的所有物。婚前談婚姻的時限性,婚姻中規範對丈夫及長者的侍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