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陶诗的自然美阅读答案 陶诗的自然美.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诗的自然美阅读答案 陶诗的自然美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陶诗的自然美”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0级2班 姓名:翁芮 学号:20100510079 陶诗的自然美 【摘要】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他的诗带有浓郁的 哲理意味。沈德潜说诗:“贵有理趣”,陶诗便是富于理趣的。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而是从生活出发,将生 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河 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 智慧,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关键词】 陶渊明 诗词 自然美 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归去来兮辞》说:质性 自然。“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陶渊说: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人既秉受天地之灵气而生, 就应该避免世俗的牵扰。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返回自然集中地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世俗的 名禄好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 自然而然,才能得到自由。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一首广为后人称到的诗歌,称到的原因多在于诗歌的深邃意境。作为一首叙事、写景、抒情想融合,而又蕴含哲理的诗歌,它的平淡静穆以及平淡之中所寄寓的深意,确实让人赏心悦目、把玩不已。宋代王安石就称赞它“奇绝不可及语……由诗人以来无此句。”当然,也有从另一个角度赞美它的,那是后代的禅者。比方明代憨山禅师就有“造乎文字之外”的激赏, 他指的是诗中的禅境。以禅家的眼光来看,诗中似乎另有深味。我们不妨从此处入手,试着探寻其中深趣。 晋宋之交看,中国禅宗尚未产生,作为佛教的禅学却是深入人心了。陶渊明归田之后,多有方外之友,与名僧慧远也有交谊,诗歌中的禅意自是情理之中的。就禅理而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中“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欲辨已忘言”等句都包含这禅学的重要观点。然而,即此认为诗人以诗说禅,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诗人之意不在说禅,诗歌之妙也不在禅理,其妙不可言的乃是诗中的禅境。首四句述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奇妙境界。以转折的局式入诗已觉奇特,句意更以悬念,逼出“心远地自偏”的答案。粗看,诗人在说自己结庐居往之事,细想,句中却藏有两个极鲜明的意象,一个是车马喧嚣的人境,一个是清淡幽寂的心境。意象的对比,不仅引出诗中之理,也向人们展示了诗人辽阔幽旷的心境,展示了一片自适、自在、自得的自然情怀。这种自然任远的情怀,正是禅学审美之中的妙境之所本。继而四句写山居的幽情,其中“幽然”二字尤具情味,写的是神态,展示的却是心境。与前句“心远”相呼应,顿时把山中之景融会与诗人的心境之中,于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景象有了虚幻神妙的感觉;这山中之景,似在眼前,又好像在心中。这种难以言说的特殊意境,就是禅境。有了这样的境界,诗歌结尾才有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看似平淡实则令人震慑的 句子。说它平淡是它字字无奇,说它震慑是其中真意已经无言可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可以说是象。象是存意的,所以说“此中有真意”。但真意是什么呢?没有说。既然已经得了真意,也就可以忘象忘言,不必将它说出来了。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诗的形象中体会出陶渊明的真意;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宇宙万物亦莫不顺乎自然。人当然也要顺应自然之理:生,受气于大块,死,托体于山阿。这就是诗人在看到南山归鸟的一瞬间忽然悟出的道理。 这使我们想起佛家“拈花微笑”的典故,也想到后代禅者“当头棒喝”的奥妙。面对“真意”,诗人顿觉语言的无力,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然而,不论是意境还是禅境,诗歌平淡朴实的语言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中介,尽管诗人“已忘言”,他那超妙的语言风格和技巧还是留给我们难忘的回味。 返回自然的思想,包含着对于世俗社会和名教礼法的严恶与鄙弃。虽然它的方式只是消极的逃避,但其中却有反抗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陶渊明返回自然的思想和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开辟了新的蹊径。陶渊明的思想、生活和诗歌最终都达到了自然的境地,在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里,他确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