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承杰 课程名称 : 第 三 篇 安全生产技术 姓名: 朱承杰 职称职务: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设计施工专业委员会 单 位:山东移动通信工程处 电 话:0531 Email: zhucj8008@ 第三篇 安全生产技术(共有五章37节,151-236 页) 第一章 通用安全生产技术 共六节 第一节 电气事故的种类和规律 一.电气事故的种类 p153 (一) 电流伤害事故 (二) 电磁场伤害 (三) 雷击事故 (四) 静电事故 (五) 电路故障 二.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规律 (一)触电事故的种类: l. 电击 2. 电伤 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组织、器官损坏,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工作致人死亡的一种现象。电击在人体表皮往往不留伤疤。 电伤---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造成的局部伤害,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造成电伤时电流比较大,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电光眼等。 (二)触电事故的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2.低压设备触电多 3.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设备触电多 4.农村触电事故多 5.中、青年人以及非电工触电多 6.触电事故与生产部门性质有关 7.单相设备、电气连接部位触电多 8.误操作事故多 单选题例—p154 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触电事故的规律:二、三季度事故较多,( )最集中。 ? A.1至3月 B.4至5月 C.6至9月 D.10至12月 ? ? 多选题例--- p153 电气事故的种类包括( ) ? A.电流伤害事故 B.电磁场伤害 C.电路短路事故 D.电流过载事故 E.静电事故 ? ?答案: A、B、E 判断题例 电气事故的种类包括:电路短路、电路断线、电路混线、电路故障。 ? ?答案:(X) ? 第二节 p154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防止触电安全技术措施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电击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频率、持续时间、流经途径和人体的健康情况有关。现就其主要因素分述如下: (一) 电流的大小 (二) 电压和人体电阻 (三) 触电时间 (四) 电流途径 (五) 电流频率 (六) 人体状况 (一) 电流的大小 根据人体反应,可将电流划为三级: 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 致命电流 感知电流 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感觉轻微颤抖刺痛,可以自己摆脱电源,此时大致为工频交流电1毫安或直流电5毫安。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往往由于条件反射、可导致二次事故。 摆脱电流 通过人体的电流逐渐增大,人体反应增大,感到强烈刺痛 肌肉收缩。但是由于人的理智还是可以摆脱带电体的,此时的电流称为摆脱电流。摆脱电流人可以忍受,但若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昏迷等严重后果。应当指出人体触电时间越长,摆脱电源的能力越弱。所以,一旦触电,若不及时摆脱,后果将越来越严重。当交流电流(有效值)达到2—3mA时,手指强烈颤抖,达到5—7mA时,手指痉挛,达到8—10mA时,手已较难摆脱带电体,手指尖至手腕均感剧痛。 致命电流 当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达到或超过2O-25毫安时,人开始感觉到麻痹或剧痛,呼吸困难。若电流继续增大,人体的感觉会更痛苦.甚至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当电流达到 100毫安时,只需三秒钟就会因心室颤动或呼吸窒息而死亡。如若电流达到300毫安时,持续0.1秒以上就可致人心跳、呼吸停止。这种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二.防止触电的 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防止直接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可采取绝缘、屏护、间距及标志等安全措施。 (一)电气绝缘:通常可分为气体绝缘、液体绝缘和固体绝缘三种。 (二) 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简称间距。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要求。 参阅175、185页 (三) 屏护:凡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了避免发生意外,除屏护装置与带电体良好绝缘外,还必须将装置接地或接零。配、变电设备应有完善的屏护装置,所有遮栏的高度不应低于1.7米,下部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