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孔雀、麋鹿、狮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二)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二)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三)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一)抗维生素D佝偻病症状 遗传方式:伴X显性遗传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分析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或者。 2.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 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患者。 以凝血机制障碍为特征的甲型血友病,也是由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患儿从婴幼期开始就有出血倾向,25%患儿在出生后三周内第一次出血,大部分则在两岁内发病。此后,出血症状成为终生性。出血特点为“创伤性”而非“自发性”,走远路、爬楼梯、踢球、跌跤,口、舌、鼻粘膜的轻微擦伤或咬伤,拔牙、扁桃体摘除、脓肿切开等小手术,都可导致难以控制的严重出血。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乏)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Ⅳ缺乏) 三、血友病 (一)血友病症状 遗传方式:伴x的隐性遗传。 (二)血友病遗传分析 伴x的隐性遗传。 (三)血友病遗传特点 四、伴Y染色体的遗传 第五节 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一、限性遗传 二、从性遗传 一、限性遗传 (一)限性性状(sex-limited traits): 限性性状是指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如泌乳、产仔、男人长胡须等) ,控制此类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 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称限性基因。 指位于Y/W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它们只在异配性别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二)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指限性性状的遗传行为。限性遗传一般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管其性质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由于性别限制(这种情况较多是属于解剖结构或性激素分泌方面的差异和限制),只在一种性别得以表现,而在另一性别完全不能表现,但这些基因都可以向后代传递,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限性遗传。 限性性状有单基因控制的单位性状,如单睾、隐睾;有的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或多性状复合体,如泌乳量、产仔数、产蛋性状(包括:产蛋持久性、开产日龄、产蛋量、就巢性等)等。 (三)限性遗传的特点 ①没有固定的遗传模式; ②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限性性状在某种性别中,有其遗传基础却无性状表现,如泌乳性状、繁殖性状等。具有遗传基础而无性状表现的个体在该性状上用性状指数表示。如母牛的泌乳性能用泌乳指数表示;母鸡的产蛋性能用产蛋指数表示。 ③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限性性状实际上只在雄性个体中表现,这类性状的遗传行为又称为限雄遗传。 二、从性遗传 (一)从性性状(sex-conditioned traits): 从性性状又称影响性状,指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的影响,颠倒了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在一种性别表现为显性或隐性,而在另一种性别则表现为隐性或显性。控制从性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二)从性遗传(sex-conditioned inheritance):从性性状的遗传行为叫从性遗传。因为控制从性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正反交结果相同,只是性状的表现受性别的影响。由于性别的差异,雌雄个体分必的雌、雄性激素水平不同,性状的发育受性激素的影响在两性间表现出差异。 (三)从性遗传现象 1.绵羊角的遗传 2.人的秃顶遗传 1.绵羊角的遗传 绵羊按角有无可分为:(1)雌雄均无角,如陶塞脱羊,(2)雌无角而雄有角,如美利奴、寒羊,(3)雌雄均有角,如雪洛浦羊。 P1 F1 F2 陶塞脱♀×雪洛浦♂ 雪洛浦♀×陶塞脱♂ 雌无角 雄有角 雌无角 雄有角 自群繁殖 自群繁殖 雌性:3无角:1有角 雄性:3有角:1无角     正交 雌性:3无角:1有角 雄性:3有角:1无角     反交 特点:1、后代的分离现象与性别有关,但显、隐性受性别   影响;2、正反交结果完全相同。这点不同于伴性遗   传,可作为区分的标志。 P1 F1 F2 HH(有角) × hh(无角) Hh (♀无角 ♂有角)  1HH :  2Hh :  1hh ♂ 有角  有角  无角 ♀ 无角 无角  有角 × 2.人的秃顶遗传 BB在男性、女性都表现为秃顶 bb在男性、女性都不表现为秃顶 Bb在男性表现为秃顶,在女性则为正常。 即:性别不同,Bb的表型也不同。B基因在男性表现为显性,在女性则表现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