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考前三个月(通用)》生物课件:专题突破9生物与环境考点28解读种群和群落的特征、数量变化.ppt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通用)》生物课件:专题突破9生物与环境考点28解读种群和群落的特征、数量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通用)》生物课件:专题突破9生物与环境考点28解读种群和群落的特征、数量变化

解析 8.(2012·大纲全国,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解析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的强弱,肯定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 答案 9.(2014·新课标全国Ⅰ,30)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变快 未发生改变 答案 解析 解析 “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快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 答案 10.(地方卷重组)判断与填充: (1)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 (2015·浙江,5AB改编)(  ) √ 答案 (2)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2014·广东,6B)(  ) × 答案 返回 (3)(2014·山东,27节选)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4)(2013·安徽,30节选)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利 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回归核心 考向特训 依纲联想 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前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仅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 2.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K/2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K/2以前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3.有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4点提醒 (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征。 (2)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 (4)群落演替类型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