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精.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C路线调出的是水电。调出地之所以有能源调出,既有该地气候湿润,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地势崎岖不平,水流急,峡谷多的自然原因,也有该地经济比较落后,能源需求量不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 所谓清洁能源是指在使用中不产生或产生很少的污染物,对环境污染小的能源。 水电和天然气基本无污染。A 、B、C三条路线分别调出的是煤、天然气、水电,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依次减少,煤炭既有废气污染又有废渣污染,天然气只有废气污染,水电没有任何污染。比较而言,天然气、水电是清洁能源。 第(4)小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运用政治学科有关政府职能的知识,也可以运用地理学科有关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知识回答。但是,此小题中的“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地理角度”词语对问题的解答既是限定也是指出答题方向。思路是:回忆我国能源资源的结构特点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对能源资源的利用现状;结合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利用要求,梳理答题要点。 【考点指引】 分析和解决有关自然资源的成因、分布、调配、合理利用的问题常常需要区域地理知识作背景。因而,熟练的中国和世界地理知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其实,分析和解决其他诸如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分布、特征、成因问题也离不开区域地理知识,不少地理高考试题提供的背景条件是中国或世界某区域的地图或材料。考生在地理复习时一定不能轻视区域地理内容。 任何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分布和配套状况与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总是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这一方面影响到该地区的生产力布局特点,另一方面影响到自然资源的调配。例如,我国不同地区光、热、水、土的数量,特点及配合状况决定了 我国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作物的分布和耕作制度的地区差异及特点;工业区对资源需求和资源分布的不匹配,决定了我国的资源调运方向,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就是其具体表现。 不同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影响和制约。例如,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水生生物被泥沙掩埋后,经过长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又由于地质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构造汇集形成油气田。所以,从宏观的角度看,石油、天然气分布在地质历史时期有丰富水生生物的大陆架和湖盆中,一个地区沉积岩分布的面积和厚度决定了这个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地质储量;从微观的角度看,油、气田分布在既有较多空隙又有较好密封性的利于石油、天然气汇集和保存的地质构造中,没有遭受破坏的背斜顶部就是一种较好的储油构造。 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很密切。气候本身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例如,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受制于光、热、水气候要素,光、热、水变化大且配合形式多样的干旱地区或光、水丰富但热量很差的高寒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均贫乏,这是地理条件很差的干旱地区或光、水丰富但热量很差的高寒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均贫乏。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也是“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一自然资源特点的表现。 【答案】 (1) 煤炭 天然气 水电 (2)该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处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峡谷多;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的需求量小;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本地的常规能源缺乏。 (3)天然气、水电 (4)①坚持以煤炭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提高其热能利用率,发展煤炭清洁使用和液化使用技术;②大力开发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③积极稳妥开发核电;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能源;⑤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扩大矿物能源的地质储量。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各类矿产资源。 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危害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三大大气环境问题。 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课时编号:50 时间:2012-4-26 课题: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一:考点考向 P 72 二:主干知识P72-73 三:重难点、易错点突破 1、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分布 思考1:如何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思考2:工业、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真题1]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