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绮诗:见识的多了,才学会欣赏自家文化.docVIP

伍绮诗:见识的多了,才学会欣赏自家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伍绮诗:见识的多了,才学会欣赏自家文化.doc

伍绮诗:见识的多了,才学会欣赏自家文化 作品《无声告白》。   这个故事是从早餐桌上开始的,说的是一家人打算像以往的每一天一样度过这个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妈妈玛丽莲在大女儿莉迪娅的碗旁边摆上了削好的铅笔和她的物理作业,上面一些错误之处已经被妈妈勾了出来。爸爸詹姆斯正在开车去上班的路上,莉迪娅的哥哥正打着哈欠从楼上的卧房走下楼来,莉迪娅的妹妹正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把碗里的玉米麦片一片片地嘬进嘴里。但莉迪娅却没有像以往一样按时出现在早餐桌旁。她去哪儿了?读者不必费心去猜,故事开场的第一句话就已经道出了石破天惊的答案:“莉迪娅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单看这个开头就知道,这本名为《无声告白》的小说是让人欲罢不能的那种,1977年5月3日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早晨是怎样把俄亥俄州这个华洋混血的家庭搅和得底朝天,让他们不得不去面对那些深藏在自己心里从未对外人甚至对家人讲过的秘密。 伍绮诗火了,可她自己还不知道   在故事开头就死掉的莉迪娅,是如何从一个寄托了父母全部厚望、勤奋向学的乖乖女滑向那个吞噬掉她生命的深潭?在那个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尚未建立起来的年代,是怎样把这个看上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家庭弄得如此畸形?这些在读者不停翻动书页之后最终都能找到答案,当你找到了答案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故事有着比它悬疑侦破的表面更深邃的内涵。   正是因此,这本书一问世就注定会引起关注。但对于它的华裔作者伍绮诗来说,自己的这本处女作大获成功这件事也是她在早餐桌上偶然得知的。套用小说开头的那句话来描述可以是这样描述:“伍绮诗火了,可她自己还不知道。”   其实《无声告白》的英文版去年6月底由企鹅出版社在美国正式出版之前,看到样书的评论界已经有不少叫好声,但伍绮诗心里还是没底,直到6月24日早上。“那天我正在餐桌前陪儿子吃早餐,边吃饭边刷推特,突然有人发来一条短信:恭喜恭喜!我有点吃惊,回问说:恭喜我什么?对方说,你的小说被亚马逊网站选为2014年最佳图书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天哪,看来真的会有很多人读到这本书啦。我试着告诉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可是他只有四岁,他好像对他的乐高积木更感兴趣。”伍绮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伍绮诗。图/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董洁旭   接下来的时间里,好事接踵而来,《娱乐周刊》给《无声告白》打了A-的高分,《洛杉矶时报》称此书是“很有成就的处女作。”2015年5月,这本书打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十名,荷兰语、中文、比利时、意大利等语言的译本相继问世,马萨诸塞图书奖、俄亥俄图书奖获得提名,而伍绮诗也进入了马不停蹄的奔忙阶段,读者见面会、演讲把她的日程表挤得满满的。但对她来说,所有这些带来的兴奋和激动都比不上读者跟她分享读书体验,“一些非亚裔读者跟我说,谢谢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一些亚裔读者说这个故事让他们感同身受,特别是有一些和主人公一样来自多族裔家庭的亚裔说,他们一直想在文学作品里寻找自己的影子却总是失望,直到读了这本书。这些是我这一年多来得到的最高奖赏。”伍绮诗说。   在美国现当代文学中,关于种族问题的故事不少,从经典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杀死一只知更鸟》,到2009年出版并被改为同名电影的《帮助》(《The Help》)、刚刚出版的《The Sellout》(《背叛》),但这些大都着眼于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关系,好像黑白就是种族问题的全部。在美国现当代文学中,讲述亚裔故事的小说虽然仍然与亚裔人口尚不成比例,但并非一片荒芜。从早期成名的第二代华裔作家汤婷婷、谭恩美到后来的移民作家哈金、李翊云。但他们的作品要么讲的是故国的故事,要么关注的是华裔移民本身与其身处的美国外在环境的冲突。而像《无声告白》这样,将华裔在美国面临的种族和文化冲突拉到同一个家庭的屋檐下,如一心希望融入主流的华裔父亲、为追求与众不同嫁给华人的白人母亲、和父母间的理念矛盾给三个混血孩子带来的困惑和无所适从,并反映出这之间的问题和矛盾的作品并不多见。正如韩裔作家Alexander Chee在为 《纽约时报》撰写的关于《无声告白》的书评中所说:“这样的故事即使我们听说过,迄今为止也从未在美国小说里见过。”   而对于伍绮诗,书里的很多情节都有她自己生活的影子。 被忽略的亚裔跨族裔婚姻   34岁的伍绮诗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一个香港移民家庭,十岁时全家搬到了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郊,物理专业的父亲找到了一份美国航天署的工作,化学专业的母亲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书。父母曾一心想把两个孩子也培养成科学家,伍绮诗的姐姐不负众望成了工程师,而她自己的志向却五花八门。“我曾经想当个古生物学家,但想了想觉得恐龙都绝迹了还是算了吧。后来我又想当宇航员,想了想觉得太难也放弃了。”她说。   写作算是她从小就一直钟情从未改变的兴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