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综合测试卷中华书局版.docVIP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综合测试卷中华书局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综合测试卷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的发明准备了条件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改良蒸汽机的制成B.螺旋桨的出现C.内燃机的创制D.电报的发明 2.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A.爱迪生发明电灯泡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D.石油工业的发展 3.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马车②汽车③火车④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4.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使电进入千家万户的科学家是() A.卡尔·本茨B.爱迪生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 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新能源是() 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A.轮船B.飞机C.火车机车D.电子计算机 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复杂的地理环境,空中救援发挥了重大作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文艺复兴期间 8.“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9.德国人卡尔·本茨能够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直接得益于下列哪项科技成果() A.蒸汽机B.电动机C.发电机D.内燃机 10.当飞机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在空中翱翔的快乐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飞机的发明者() A.法拉第B.卡尔·本茨C.西门子D.莱特兄弟 11.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判断下列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相关的生活场景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12.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这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的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大战的结束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的发展D.改良蒸汽机的运用 13.1931年10月18日晚,无数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 14.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作为首次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代表,在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能看到的最新的科技成果应是() 15.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重要发明:火车、汽车、飞机 B.主要特点:电力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开始国家:美国和德国领先于其它国家 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A.奥匈帝国和英国B.德国和法国C.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 1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A.美国B.意大利C.英国D.俄国 18.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A.德国和奥匈帝国B.俄国和奥地利B.德国和奥地利D.英国和俄国 19.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0.1914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爆发,引发这场战争的事件是() A.三国同盟形成B.三国协约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德国突袭波兰 21.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22.普林斯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塞尔维亚民族危机的目的。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

文档评论(0)

lunwen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