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卡夫卡式”美学特征[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论“卡夫卡式”美学特征[精选]

简论“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 姓名:王绍江 考号:262106200067 考区:文山市 指导教师: 简论“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 姓名:王绍江 考号:262106200067 考区:文山市 摘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折射着“现代人的困惑”,一篇篇表达了人的孤独感与恐惧感、表现了荒诞和异化的主题并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小说,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如:借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约瑟夫·K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进退不得,长篇小说《城堡》——权威笼罩着,这种思想意识在《城堡》和《诉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现的都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领域中“异化”了的现象。《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也许城堡代表一个理想一个没有欺诈、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在那个黑暗的里,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约瑟夫·K皇帝他让钦差。所有挡道的屋墙都已被拆除,在硕大无际的台阶上,帝国的大臣们恭立于周围。他身体健壮,从不知疲倦,两只胳膊交替着拨开人群,开出一条道路。如遇抵抗,他就亮出胸前的太阳标志,于是便畅通无阻,其势无可比拟。然而人群如海,漫无边际,房屋也一望无边。若是遇到一块空地,他巴不得想飞起来,紧接着你可能就听到他的双拳在猛打你的家门。然事非如此。他虽然不停地左冲右突,却怎么也冲不出内宫房屋的包围。他也决不会冲破它们的包围,即便冲出去,也徒劳无获。他必须冲下台阶,而即使成功,也将一无所获。还得穿越那些庭院,庭院之后又有二道皇宫包围,然后复又台阶、庭院以及皇宫,如此以往,以至千年。纵使冲出最后一道门槛——此乃妄想,永不可及——还有皇城横挡于眼前,它乃世界之中心,沉渣堆积如山。没有谁能够越过这个地方,更不用说一个带着死人旨意的人。员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内心十分恐惧和痛苦,父母对他的变化十分悲伤,妹妹开始同情他。他逐渐失去了人的习性,“虫性”不断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亲恨他不死,母亲、妹妹也由哀怜转而生厌,邻居与为邻。他最后在孤独中死去。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煤桶骑士瑟夫·K约瑟夫·K——中心事件、情节、画面进行独特的构思。《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中浴室的莲蓬比澡盆还大,《变形记》一个人无非就是生老病死、犯罪、创伤……总之不可能变形,可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感觉到追捕者的牙齿咬住了我的大腿。不仅外面有敌人威胁着我,地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还从未见过他们,但那些传说讲的就是他们,我对它们坚信不疑。那些生活在地下的家伙,就连传说也无法描述他们。即便已经成了他们的牺牲品也几乎看不到他们。他们来了,地底下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地方,若是听到身下土里有他们的利爪抓土的声音,那你已经没指望了。这种时候就是呆在自己家里也没用,或者不如说是呆在他们家里。若碰上他们,即使那种出口也救不了我,可能它根本不是在救我,而是在毁我·萨姆沙约瑟夫·KKafka 的K,从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都可以读出“卡夫卡”来,作者的孤独感、迷茫感都移植到了作者笔下的人物身上。 卡夫卡生前无名,但阅读他的作品让一代又一代困惑的现代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他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被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参考书目:《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卡夫卡书信日记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