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选举为何爱打“中国牌”.doc
美国选举为何爱打“中国牌”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具有在21世纪蓬勃发展的更好条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更好地面对来自俄罗斯、朝鲜以及伊朗等国家的传统威胁,并应对如中国这样新兴力量的崛起。”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5年6月13日参选后的首场造势活动中,就直接提出了对华事务的重要性。在15日的竞选中,希拉里再次声称,“中国的崛起是下一届美国总统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相比之下,作为共和党众多参选人中重量级人物的杰布?布什虽然承认需要“接触”中国,因为美国“在对华交往中获得了经济利益”,但也强调中国是“威胁”。
即便如今距离2016年美国大选尚且还有不到16个月的时间,甚至要在8个月之后才有可能确定两党候选人,但中国议题却已频繁地被两党参选人提及,俨然成为了他们在选民面前展现所谓“强大领导力”的“选战”工具。
中国议题的强大动员效果
选举中的政策议题是那些让对政治并不熟悉的选民切实了解候选人的桥梁。这就意味着,议题一定要与选民实际利益切身相关。那么,对于并不了解国际事务、更不太熟悉中国的普通选民而言,候选人又要如何操作中国议题才能发挥有效的动员作用呢?其中的秘密在于对中国议题的定位与诠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一次大选和两次中期选举中,中国议题呈现出回归美国选举政治舞台中心的总体态势,其热度已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关于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政坛争论。据《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中期选举周期中有29位两党候选人负面炒作了中国议题,其中不乏国会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等拥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在2012年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也曾多次宣称在上任第一天就要将中国列入所谓“汇率操纵国”名单。而到了2014年中期选举周期,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甚至因妻子赵小兰的华裔身份而被抨击为对华立场软弱,背负上令美国公众失去就业机会的“骂名”。
事实上,与预算、财政、医疗、教育、治安、防务等国内公共政策议题比较而言,中国议题是一组笼统的议题集合体。在中美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如此广泛与复杂的今天,中国议题几乎可以涉及美国公共领域的方方面面。作为两国关系压舱石的经贸事务当然是归于经济议题范畴,台湾问题对美国政治人物而言就涉及意识形态、亚太战略以及军工利益等,而网络安全议题则是广泛地牵扯到经贸、高新科技、知识产权、非传统安全等多个重要领域的所谓“抓手”议题。中国议题的内涵之广,为美国政治人物在选举中操作中国议题、加以动员性诠释预留了较大空间。
2008年以来,中国议题在美国选举政治中的回归,基本上被解释为是一种对“潮流”的回应,而这种“潮流”的底色就是美国经济与就业复苏缓慢、选民感受有限或微乎其微。根据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USC US-China Institute)的数据统计,2010年整个选举周期共出现了48例含有中国议题的两党竞选,其中30例为国会众议员竞选,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国会参议员和州长竞选。从议题内容看,48例中国议题竞选的基本基调高度一致,即攻击“中国的经济发展抢夺了美国的就业”,将美国的经济与就业窘况算在中国账上,而这种议题诠释是与当时民调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将就业视为最为关键议题的民意导向存在高度且直接的关联性。
换言之,面对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民意仍旧期待更多经济实惠的现实,候选人硬是将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诠释为“对美国经济与就业的威胁”,从而有效地动员了那些可能丝毫不了解中国但却期待美国经济转好的选民大众。在这个意义上,美国选举中的中国议题,对精英而言可能是一个外交与国际关系上的重大关切,但对普通民众而言,就是一个美国国内经济与就业议题的外化与延伸。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议题在选举中的这种工具化诠释,也势必酿成了不良的政治后果。通过研究发现,在2010年涉及中国议题的30例国会众议员选举所产生的29位众议员中,有15人在新一届国会中参与了涉华议案的提出与联署,其中10人持有极端负面立场。换言之,某些议员对中国议题的炒作已经在非选举时间内呈现出“常态化”倾向。其原因有二:议员迫于选民压力,要兑现选举承诺;议员意识到了中国议题的强大动员效果,持续炒作为连任备战。
警惕2016年大选负面炒作中国议题
从20世纪90年代的最惠国待遇到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再到今天更为多元化的诠释,中国议题在美国竞选政治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变迁,凸显了中美两国各自国家实力与国际地位的相对变化,特别是这种变化给美国政治人物带来的不安甚至不自信。
2016年大选尚且处于预热阶段,可能上升为选战核心议题的公共政策还不明朗。但即便如此,中国议题被总统、国会议员甚至州长等其他公职参选人炒作的可能性持续走高。特别是在美国经济目前相对转好的情况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exner便秘评分及罗马三诊断标准.doc VIP
- 施工材料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方案.docx VIP
- 双金属温度计与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pdf
- 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pdf VIP
-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ping at home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Python程序设计PPT课件(共12章)第11章 正则表达式.pptx VIP
- 红领巾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课.pptx VIP
- 路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初步设计及概算评估咨询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