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文论[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金元文论[精选]

第五章  宋金元文论 两宋时代共三个世纪(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与之相并行的有北方金王朝(1115~1234)。加上其后起而灭金绝宋的元代(1279~1368)共约四个世纪,合称宋金元时期。 一、宋金元文化特点 1、文化的高度繁荣 2、理学和禅宗的矛盾、融合和交叉发展 3、文学创作的繁盛 二、文论在数量和领域上超越前代 1、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著作,数量上远远超过前代。并且扩大了文论的领域,不但出现了有关词的理论著作,而且有了小说和戏曲理论的萌芽。 2、理论家均以其文坛或诗界宗主而兼一流学者之身份,谈诗论文,议论之多之深之细,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是少见的。 三、金元文论特征有二: 一是对儒家文学精神的发挥,元好问是其代表。 二是强调对真情的表现,王若虚尚“真文字”,杨维祯认为“人各有性情则各有诗”。 第一节、欧阳修诗文论 一、基本知识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理论和实践的首领,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成就都很大的作家。晚年所作《六一诗话》,开诗论之一体。 二、理论 (一)、对文和道关系的探讨 “大祗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在文道关系上,肯定道的重要,反对片面追求文辞。但并不重道轻文,而是将道作为文士的基本修养,即充道以为文。 (二)、“诗穷而后工”说 欧阳修像 第二节、苏轼、黄庭坚诗论观点 一、苏轼诗文理论 (一)、“自然天成”说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答谢民师推官书》) (二)、“了然心手”说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答谢民师推官书》) 东坡像 (三)“淡泊”说(枯淡) 苏轼的这个文论观点,是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提出的: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并对“平淡”的艺术内涵作了深刻的阐释。他以陶渊明、柳宗元的诗歌为例,提出了“枯淡”的概念。所谓枯淡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要求在平淡中包含深味,达到形淡而实不淡的境界。 二、黄庭坚的诗论 (一)、诗歌的宗旨、功用 黄庭坚在《书王知蓑胸山杂咏后》中作了明确阐述:“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也。 ” 黄庭坚虽然认为诗歌是表现“人之情性”的,但政治失败的教训使他收缩“情性”的范围。从激烈的政治斗争的慷慨缩小为个人情怀的闲适,他认为“怒邻骂坐”的诗歌,只能招来“承戈”之祸,是“失诗之旨”,因而不主张诗歌表现政治色彩浓厚而斗争性强的内容。他要求诗人“抱道而居”,对现实“不察”、“不闻”,即便“与时乖逢”,“情之所不能堪”,也只能“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而不可以诗表现“怨忿”和抗争。 (二)、诗歌创作的本源 在诗歌创作的本源问题上,黄庭坚强谓多读前人作品。“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答洪驹父书》) 黄庭坚的这一理论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创作的巨大意义,有其片面性。在前代作家中,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他没有看到杜甫学习前人,积累学问,锤炼语言,是为表现思想内容服务的,而只是从书本学问和诗法技巧的角度去看待杜诗,故而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出于《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人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谓“点铁成金”,就是要求取古人“陈言”要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熔铸,为我所用,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作品。 “夺胎换骨”出于惠洪《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面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义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 不论是“点铁成金”还是“夺胎换骨”,从山谷以后,其求新求变的精神日渐缺失,江西诗派末学所造成的流弊非纠正不可,所以在南宋时代出现陆游、杨万里、严羽对江西诗论的严厉批判,这也是时代的必然。 第三节、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 《论词》中的基本观点: 一、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所以“词别是一家”,为诗和词之间树立一道界碑。 二、词要以内容和文辞的铺叙、典重、情致、故实作为审美标准。铺叙指描写细腻、词意浑成,而又层层深入的表现方法;典重指不纤巧、不轻佻,沉着、典雅的艺术风格;情致指含蓄深远的情致风韵;故实指贴切、自然的用事(用典)。 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