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doc
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
摘要:以Sperber Wilson 的“关联理论”和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探析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中医英译是一个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间的多重文化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文化认知可在中医医著语言的修辞、文体、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对中医英译产生影响。进一步提出译者在中医文化身份定位和文化认知培养方面提高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认知;中医英译;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6-0178-005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已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特色和优势正逐步得到国际社会及多学科的认可和接受,中医英译也就成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研究热点。WHO亚太西区颁布了《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也制定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在中医英译中,翻译标准非常重要。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西方翻译学者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的“同等效应论”[1] 等标准皆是中医英译重要的理论指导。新近,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 the Relevance Theory )也对中医英译学术界产生影响。兹从“关联理论”的标准、文化认知、中医学语言特征以及译者文化认知能力来探讨中医英译。
一、 关联理论与中医文化的认知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1986年出版了《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提出关联理论,指出话语的理解是一个不能脱离语境的过程,而语境认知与语言的使用相关,它涉及情景场合、上下文语境以及背景知识的认知。关联理论将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交际”:从交际者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而从交际对象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推理。[2]这很大程度上与严复的“信”与“达”的内涵是交叉的。译者首先要理解原文,包括文本意思和语境含义,这是一个认知过程,即为“信”;其次,在翻译时要推理,恰当选择与源语最大关联的话语,应为“达”。[3]就中医英译而言,原文是一种明示,通过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推理可以达到真正的文化交际。为了激活目标受众相应的认知语境,中医翻译就必须转换和传递元认知语境。
基于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Ernest-August Gutt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最好作为交际来处理。他的兴趣是翻译的动态过程:语言的跨越和文化的跨越。这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4]中医语言的文体、修辞、词汇和句法等特点对整个翻译过程中文化、文学、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转换与传递均有影响。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语义传递并非语言的唯一行为,更有间接言语行为,即“言下之意”。传统结构主义所倡导的语码模式(code model)并非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因此,语义对等转换不适用于中医英译。译者应在跨文化的思维中转换和传递元认知语境。如下图所示,翻译的动态过程就是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二、 中医学语言的文学性对其英译的影响
中医文化认知是中医英译的前提。古代医药文献是用古文写的,形式上多种多样,如有诗歌、诵歌,很多在文学上也是经典的。这一点似乎与现代的科技性文章的特点是相悖的。但事实上,有了这些文学味浓厚的表达,中医语言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更加形象、易懂。
1. 修辞
中医经典歌赋类的文体文学色彩浓郁。押韵、比喻、夸张、渲染、借代、对偶辞格等多种修辞屡见不鲜。术语中有双声、叠韵词。[5]英文虽有押首、尾韵的形式能与之相对应,但如何将“天年”、“术数”等带有双声、叠韵修辞的中医术语翻译出来,并能保留原来的辞格,实非易事。李照国老师的翻译为:“天年”——“natural life span”[6]405、 “术数”——“ways for cultivating health”。[6]438显然,由于文化空缺造成的负载词根本无法达到完全对应的标准。因此,在文体与语义的传递出现矛盾时,中医表达的美学价值可能是我们会最先放弃的,应更多考虑“归化法” 翻译策略:按照目标语的需要将词汇在源语中的含义结合语境表达出来,而放弃源语词汇的文学气息。这或是 “信、达、雅”标准中“雅”排最后的缘故吧。
2. 文体
文体是多样的,包括文学性的、科技性的等。在中国的典籍中常见的有四字表达、对仗表达等体例。不同于传统的科技文体,一些经典医著或涉及中医学著作中的语言通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备考实效性之实践与思考.doc
- 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doc
- 提高商函印制和封装上机率的途径.doc
-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征缴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doc
- 提高大学生网络德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doc
- 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
- 提高高校印刷企业效益刍议.doc
- 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效性思考.doc
-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性思考.doc
- 揭秘清代赈捐捐生文册稿.doc
- 共享厨房行业法律法规完善与风险防范报告2025.docx
- 在集团推进精益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pptx
- 在某某乡镇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pptx
- 责任督学劳动教育督导典型案例.pptx
- 在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上的讲话(摘要).pptx
- 装备制造业2025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链优化报告.docx
- 智能家居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推进:2025年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docx
- 在全县基础免疫二连疫苗查漏补种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pptx
-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PPT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PPT课件(带内容).pptx
- 西餐原材料培训.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