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符散文与汉代经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符散文与汉代经学.doc

王符散文与汉代经学   摘 要:王符的《潜夫论》是东汉散文的代表作。由于身处汉代经学盛行时期,王符散文创作受到了经学经典和经学活动的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文章结构上,体现出“依经立意”的构思方式;文章构句上,表现出对儒家经典句式的仿写和句法技巧的借鉴;文章论述方式和文体上,表现出受经师解经言说方式和经学论辩活动影响的痕迹。王符散文与汉代经学关系密切,是汉代经学与文学互动的典型个案。   关键词:王符;《潜夫论》;汉代经学   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为其赢得了百代传颂的声誉。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思想论著,王符在这部论文集中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卓绝的认识和见解,阐发了很多确实可行的治政思想,其思想史价值历来受到学人重视。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评曰:“(王符)虽以耿介忤时,发愤著书,然明达治体,所敷陈多切中汉末弊政,非迂儒矫激务为高论比也。”①(卷三十六)与此同时,《潜夫论》还是东汉散文的代表作,刘熙载在其《艺概·文概》中评曰:“王充、王符、仲长统,皆东京之矫矫者。”②王符散文论证精辟,含蓄蕴藉,集中体现了汉代散文的“醇厚”本色。这种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明显受到了当时盛行的经学经典及经学活动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   儒家思想在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发展,又遭受了秦王朝“焚书坑儒”的祸难之后,终于在西汉武帝当政后迎来了辉煌的鼎盛时期。汉武帝刘彻听取董仲舒的建议,颁布诏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使得儒学成为其他各家难以与之匹敌的最高显学。儒学作为汉代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也最终被确立下来。其后,儒家经典就变成了读书人最主要的研习项目。汉代社会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空前的加强和统一,使得读书人的思想基本上被儒家经典思维占据。正如刘师培先生所言:“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③王符的《潜夫论》,大部分文章是在经学盛行时期完成的。这些散文的创作,首先从文章的构思立意上就明显受到了经学思想的影响。   王符文章大多是本着“依经立意”的原则来创作的。所以,文章中有大量对儒家经典的直接引用。据刘文英先生统计,《潜夫论》“全书直接举出五经、《论语》书名,或完整引用其语录者,共137次。其中引《诗经》44次,引《尚书》22次,引《周易》经传29次,引《礼记》3次,引《春秋》经传20次,引《论语》19次”④。可见,王符散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阐释,这些经典语句即是其文章论证的重要理论依据。王符论文无论在开头、结尾还是论证过程中都喜欢引用儒家经典。每当重要的关节点和论点出现时,都以这些经典语句作为论据。先看王符文章的开头对经典的引用,如《潜夫论·明暗》开头一段: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闇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⑤   此处作为文章的开始,王符在提出了“君明”是因“兼听”之后,引用了《诗·大雅·板》之语,实际上要说明的正是君主要做到圣明,不被亲近的朝臣所蒙蔽,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广大老百姓的心声,包括那些地位低下的下层知识分子和人民的意愿。这句引《诗》深有含义。据本传所载: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彰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⑥   我们虽然从王符的文章中看到了他卓绝的治政见解,但是由于出生微贱,加之性格耿直,终其一生以布衣行事。“志意蕴愤”的王符很希望统治者能够从下层人民中听取意见。如此,像他这样的底层知识分子才能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可能。因而,这里看似一次普通的经典引用,却深藏着王符这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万千隐恨与期望。可以说,王符在此处引用的《诗》文,正是其文章的最重要的核心观点体现。这句引《诗》,既使论证具有了充足说服力,又很好地表达了其内心幽愤。王符文章中很多对经典的引用,实际上就是他文章要表达的核心论点。   再看文章论证过程中引用经典,如《潜夫论·赞学》:   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⑦   此处王符在论述学习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时,引用《易》之言,说明如若想让自己的修养达到“君子”的高度,必须通过“多志前言往行”,而这些“前言往行”即指上文所举出的黄帝、颛顼等圣人从师问学之事。正是在对这些“前言往行”的涵咏中,才能使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