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徘徊在隐居和出仕之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浩然:徘徊在隐居和出仕之间.doc

孟浩然:徘徊在隐居和出仕之间   摘 要:孟浩然一生都在隐居和出仕之间徘徊。他的一生以科举考试为界,前期对功名充满憧憬,可是由于无人推荐,科举失利,再者由于性情的淡泊、对先贤隐居的向往,最终他布衣一身,但是儒家思想告诉他放弃对仕途的追求,在四十九岁时依然渴望得到引荐,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是这种矛盾的思想,让他一生都徘徊在隐居和出仕之间。   关键词:孟浩然;隐居;出仕   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185-02   孟浩然,今湖北襄阳人,盛唐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人称“孟襄阳”。 他主要生活在开元时代,由于当时国力的强盛,儒道释游侠等多元思想的融合,使得文人们无不豪情万丈,满怀着盛世诗人的自信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几乎都希望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一展报国之志。边塞诗派的高适《三君咏》“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和“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分别赞扬了魏征、郭震、狄仁杰,暗含了自以他们为榜样建功立业的决心;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显示了盛唐文人特有的雄壮豪迈和宽广胸襟;杜甫虽然生活困顿,但是在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争先效仿的榜样。即使思想倾向于佛家,显示出闲适、退隐情绪的王维,也没有布衣一身,而是一方面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诸多诗人中唯有孟浩然终生未正式出仕,难怪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悲叹其“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的确,孟浩然为什么甘愿隐居田野做一个真正的隐者?究其原因,浅析如下。   一、应试不第无奈隐居   孟浩然的一生以应试为界,他年轻的时候心中对成就一番伟大的抱负充满着渴望。他的《长安早春》:“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表达了对功名的深深渴望,但是事实上,孟浩然在科举考试中竟然失利了。他的《陪卢明府泛舟回作》:“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表达了对失利的深深遗憾。那么,孟浩然为什么名落孙山?旧唐书 《文苑列传》中有关孟浩然的部分异常简略,仅仅写下“不达而卒”四个字。其他的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诗人的命运不济。比如:白居易《与元九书》“况诗人多蹇……李白、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 杜甫《遣兴五首》“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先从王维的应举来看下唐代科举成功的条件。《唐才子传》在对王维及第前的事迹有如下记载: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后来与孟浩然相隔一百多年的李商隐也经历了类似的命运,因为没有人提携,在开始的科举中没有成功,后来得到牛党官员令狐及和他儿子令狐?的帮助,才榜上有名。   由此说明,唐朝的荐举、请托之风极为盛行,并且由于推荐者意在荐贤,掌贡举者意在得人,大家并不把这种推荐与提拔当作舞弊来看待,一些擢第的人选甚至在进士考试举行之前就已确定下来。所以,士子能否在应试前获得当权者的赏识,甚至比考试本身更加重要。而孟浩然出身并不显赫,也无人可以推荐,于“进士科取人颇少”的激烈竞争中自然不免落于下风。   后来孟浩然在短暂的求官经历中,也让他认清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后主动倾向于归隐。他的《京还赠张淮》“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无奈及对隐居的向往。   二、性情淡泊无意官场   孟浩然生性好爽率真,喜欢结交朋友,他并不是没有出仕的机会,在他的好友中张九龄贵为宰相,王维也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然而他直到40岁时才出游京师,参加科举。《唐摭言》记载了孟浩然获得过接近皇帝的机会:维待诏金孪殿,一旦,召之(孟浩然)商较风雅。忽遇上(玄宗)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因得召见。上即命咏。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上闻之怃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此事是否真实,尚待查阅,但是从孟浩然后来一试落第即永不再考可以看出,他本身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乃至后来襄阳刺史韩朝宗仰慕孟浩然的诗名,为他才华折服,主动要帮他到朝廷延誉,为他谋求官职。韩朝宗,京兆长安人,任官时喜欢提拔后进,曾经推荐崔宗之、严武与蒋?等人于朝廷,受到当时其他人的尊敬。当时人有语:“生不用万户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