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陶渊明与白居易的隐逸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陶渊明与白居易的隐逸思想.doc

对比陶渊明与白居易的隐逸思想   摘 要: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将诗人安贫固穷、勤劳质朴的气节和操守表现的淋漓尽致,影响了后世许许多多的文人;白居易也将他的中隐的思想坚持到底,在朝隐和小隐之间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关键词:陶渊明 白居易 隐逸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466-02   陶渊明和白居易,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文人,都曾积极投身于政治生活中,但在经历官场的黑暗、斗争后,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隐逸的人生之路。“酒”和“鸟”是他们作品中的主要意象,这些意象充分的折射出的诗人的精神品格、隐逸思想、诗人气节。   一、隐逸与酒   自古以来,隐士或诗人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和白居易既是隐士又是诗人,当然更不能摆脱酒的“束缚”,在两位诗人的生活中,无不表现了对“酒”的热爱。如果说为官期间,疲于应酬和交际,无法摆脱饮酒;那么,辞官隐逸之后的生活就是无酒不欢了,仔细观察两者的饮酒诗作,他们对待酒的态度,虽有“酒中有深味”这样韵味深长的相似之感;但同为写“酒”,酒亦有所不同,虽同为“酿酒”,但其中的心境又大相径庭。   1.借酒抒发远离官场的无可奈何和悲痛   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混乱时代的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远大志向,但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制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陶渊明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官场奋斗,但在官场的时间越长,就越清楚的了解其中的险恶与黑暗,且不说实现自己的政治志向,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更别提“欢乐”两字。其《归去来兮辞》中就写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表明他周旋于险恶的官场,早已心力交瘁,渴望退隐山林。当诗人真正的退隐山林以后,便将内心的政治抱负全部倾泻于酒中。“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王瑶先生就有论:“以酒大量地写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的,却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萧统的《陶渊明集序》曰:“有疑陶渊明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所以,陶渊明离开官场选择隐逸以后,倾注于酒中更多地是对为官生涯的无可奈何;但陶渊明对于田园生活是极爱的,所以远离官场并没有白居易那般悲痛。   白居易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他早期给自己设立的目标,也是他作诗的原则。初入官场的白居易,并没有看清官场现实,大作讽喻诗,直指黑暗的现实,暗讽宦官当道,得罪了权贵,最后被诬以“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被贬官以后,白居易在悲愤、苦闷中重新审视险恶的政治斗争,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为避祸患,他请求外官,做一个寄情与山水游乐的隐士,但是内心的壮志豪情又岂能轻易淹没,以前为官时的种种更是难以忘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壮志豪情寄托于饮酒,“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拿起酒杯,却突然想起了以前为官的种种欢乐,但似乎也只有饮酒大醉才可“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与陶渊明相比,白居易将远离官场的现实化为一种“悲痛”的情绪,因此,唯有饮酒才能毫无顾忌的释放自己,才能够抒发自己的人格气质。   2.酒中渗入的隐逸生活的喜怒哀乐   隐逸后的生活,有喜、有悲,为了抒发内心的感受,诗人沉浸在饮酒的欢乐中,从而也为酒赋予了独特的意义,陶渊明酒完全沉浸在隐逸生活的乐趣之中,借酒联络感情,抒发慨叹。用酒热情的招待附近的邻居“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以布沥酒,招待近邻)”,与邻居共享田园生活的快乐,也与他们培养了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在白诗中也能看到,如《宿紫阁山北村》中“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樽(酒)”。   白居易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中对于生活中饮酒行为的描写相当之多,达到了每首必谈酒的地步,其序中就写到“往往酣醉,终日不醒。……醉中狂言,醒辄自哂,然知我者,亦无隐焉”,这也类似于陶渊明《饮酒》诗组的创作,白居易面对“出门无所往,入室还独处”的生活环境,深刻的明白,“不以酒自娱,块然与谁语”。因此选择“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睡”、“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饮酒后忽而想起以前的种种欢乐,又看到如今的景象,更坚定了在酒中寻找灵魂的寄托。   二、 隐逸与鸟   寻常的飞鸟早在远古文化中早已被文化传统独特象征意义,而非普通的自然之物,《周易》之《渐》《中孚》《小过》《明夷》等卦中均有鸟的影子,大体上象征着坚贞自守、远寻自晦的高洁情怀,先民视野中的鸟开启了后代诗文中鸟的“原型意象”,归纳起来,大概有两种,一是追求宏大的境界,二是选择退守,保证个体的自由。“鸟”的意象在陶诗和白诗中也很常见,但两者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