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明使节之了庵桂悟与《壬申入明记》.docVIP

入明使节之了庵桂悟与《壬申入明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入明使节之了庵桂悟与《壬申入明记》.doc

入明使节之了庵桂悟与《壬申入明记》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流源远流长。检阅史籍,两国最早的官方正式交往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后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发现更印证这一史料的可靠性。此后日本多次向中国朝贡,但次数较少未形成风潮。至隋唐时期,两国官方正式交往达到第一次高潮。日本方面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和留学生等,以“买求书籍”、求佛法以及广泛的输入和吸收大陆文化为目的,成果显著。如圣德太子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十七条均使用地道的汉文编写,并广泛的引用中国的典籍以及糅合中国的儒学、佛家、法家等的思想;日本方面选任留学隋唐的僧旻法师、高向玄理为国博士,这些人物在随后的大化革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宋元时期,两国官方正式交往较少,但民间贸易、僧侣往来十分频繁。   直至中国明代,中日双方以“勘合贸易”这一形式恢复政府间的官方往来,两国官方正式交往也进入第二个高潮期。自明永乐二年(1404)明廷赐百道勘合,并规定“始今十年一贡,贡道由浙江宁波府。每贡正副使等毋过二百人,若非贡期,人船踰数,夹带刀枪,并以寇论。”开始,至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足利义晴以策彦周良为正使派遣最后一次贸易船为止,中间虽有中断,但两国延续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勘合贸易往来。本文所涉及的正德七年(1512)了庵桂悟使者一行,正是属于后期的勘合贸易。正德七年使入明后,因刀价单价购买问题、与明人债务纠纷问题等,滞留中国迟迟不得归国。这些问题也可以看做是勘合贸易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到后期逐渐爆发出来,为日后明代中日断绝官方往来埋下伏笔。《壬申入明记》是此次入明使留下的与明朝官府官员关于待遇、刀价、与明人贸易纠纷的交流文书。通过这一资料,我们可以勘探正德七年入明使节一行在明的活动、以及中日贸易往来的具体问题。   了庵桂悟(1425-1514),室町时代临济宗圣一派僧。法讳桂悟,道号最初为桃溪(或桃蹊),后后土御门天皇亲笔写了“了庵”二字后,以“了庵”为道号。别号堆云、钵袋子。伊势岩内人,俗姓三浦氏(平氏)。永享四年(1432)入室安养寺的大疑宝信,同年七月随侍大疑上洛时,在常在光寺见到大疑师大愚性智,后迁住大愚的真如寺随侍并受教。永享十二年(1440)16岁时在东福寺得度。之后与同寺宝渚庵的云章一庆关系密切,聆听其祖录、《庄子》讲学、以及同派惟宗德辅讲解的《大慧书》。另外跟随清原宗贤学习《诗经》、《左传》和《四书》。跟随惟肖得严学习程朱之学,并自学《宗镜录》。其后多次入住东福寺、南禅寺。永正二年(1505)遣明使一行因内部纠纷在宁波府发生街战,遣明使纪纲松弛,为改善这一状况,日本派八十一岁高龄,人格品行高尚的了庵桂悟出任正使。永正七年(1510)入明途中遭遇逆风未成行。次年九月在鄞江登陆,完成使命后同十年(1513)归国。与明人王守仁、卢希玉等交往颇深。完成使命后,受明武宗招请,任中国五山育王山广利寺第一百一世住持。永正十年(1513)归国,次年九月十五日圆寂。寿九十岁。生前永正三年(1506)受赐“佛日禅师”称号。著有《了庵和尚语录》,横川景三《百人一首》、天隐龙泽《北斗集》均收录其作品。   关于明代中日交流,国内外视线多集中在倭寇和勘合贸易上。关于入明使节的在明朝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正德七年入明使节了庵桂悟一行的系统研究更是没有。《壬申入明记》收录了以正使了庵桂悟为首的日本使者一行与明朝政府交流的三十封文书。尽管“了庵桂悟”以及“《壬申入明记》”的名字频繁出现在诸学者的著作中,但就了庵桂悟以及《壬申入明记》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特别是《壬申入明记》,仅仅作为各种史料的佐证,出现在明代中日交往书籍当中。今笔者就搜集到的中日有关了庵桂悟以及《壬申入明记》相关研究进行简单介绍。   从中国方面来说,研究相对比较匮乏,目前尚无专著,但多本著作的部分章节均有所涉猎。如孙东临、李中华《中日交往汉诗选注》中收录了庵桂悟入明时期作诗一首,以及明人赠了庵桂悟的归国诗两首,对于成诗背景、内容略有交代;陈剩勇《浙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书中有“了庵桂悟、策彦周良与浙江文人的友情”一节,写到了庵在中国逗留六年时间里,与当地文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归国时浙江文人学者集聚一堂为其送行,宁波学者王阳明撰《送日本正使了庵和尚归国序》为之饯别。国内所收录或者撰写的关于了庵桂悟的研究大多与王阳明及其阳明学联系在一起,相关文章有铃木田次郎著、朱浩然译《王阳明与了庵和尚 —中日文化交流》、戴瑞坤《王阳明先生与遣明正使桂悟了庵》、严绍璗《了庵桂悟与王阳明的会见》、董有华、李建树《了庵桂悟传播王学》、张其昀《王阳明先生送日本了庵和尚归国序真迹》、钱明《王阳明与日本关系新考》等。关于《壬申入明记》则鲜有提及。   而在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