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务实求真 引书证史.doc
务实求真 引书证史
尊重成都历史文化,认真介绍成都历史文化,对读者,特别是中青年读者负责,文章必须实事求是,言简意赅,以图辅文,便于理解,不生疑义。这样才有利于今天推进文化的发展。但有时报刊文章也未必尽如人意,值得商榷。例如张义奇先生在某报连载的“成都古桥”系列文章中就有些应该明确的问题,为此笔者特逐项提出商榷补正。
《二江七桥今安在》的误导
一、张义奇先生文章中说:今天的锦江像玉带环绕成都市区是晚唐才形成的。之前二江在城西并流而行,靠近城的一条叫郫江、内江等等,这是府河的前身。与郫江并流的叫检江,……是南河的前身。
此处的“府河前身”所指不明,画蛇添足,易致误解。今天的中青年读者眼见步及的由成都西北向东行的府河,已非秦代郫江原道。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编的《成都城坊古迹考》(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第109页记载:
晚唐(875年)高骈扩建罗城,则旧有之郫江水道,逐渐断流,新的郫江移往城北城东,古老之二江实无外内之分。
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二十九称:“唐乾符中,高骈筑罗城,遂作縻枣堰(堤),转内江(即郫江)水从城北流,又屈而南,与外江(即流江)合。故今子城(即老城区)之南,不复成江。
如果采用许蓉生研究员所言“城南郫江(内江故道)和检江(现在的南河)”(见(2011年12月30日《华西都市报》),就言简意赅,合情合理,而且不生歧义。
二、张先生说:“2012年,我专门骑着自行车去这些地点寻访……古桥消失已经一千多年了。”
花掉百多字,却忘记要点,不如引用《成都城坊古迹考》第113页以街名为证:
清刘沅《成都石犀记》云:“今之所谓上莲池、中莲池、下莲池者,即昔日之江流也。城既南扩,江流淤而不尽,留为潴泽,后人种莲其中,遂有是名。”
三、张先生说:李冰接任蜀郡守之后,……按《成都通史》卷二的归纳是:“疏通成都‘二江’,建‘二江’‘七桥’,开石犀溪,把成都‘市’南移于郊外‘二江’之间及检江南岸,形成了成都城600余年‘二江’珥市的布局。”
张先生行文粗疏,所写的“市”,易与“城市”混淆。请看《成都城坊古迹考》第106页的表述:
扬雄《蜀都赋》:“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珥”是耳环。意为二江在成都城南商贸集市之两侧。反言之,二江实夹集市而基本平行。
《成都城坊古迹考》第22页载:
成都少城南部本为商业区,其后发展到城外郫江之南,故城门曰市桥门,桥曰市桥。桥南为南市,在少城西南。开辟西南后,商业繁荣人口增加,因而渐向城外西南两江发展,成为南市,与外江两岸的锦官城、车官城隔江相望。
那“市”本是“商贸集市”、“商业场”、“南市”,如果作者引用时不加括号随注,容易误导读者以为与“城市”同义。真要“成都市”南移,岂非风吹井过篱笆吗?
四、张文说“‘二江’之间及检江南岸”。
这句话,读者如何理解?检江是内江还是外江?检江原本在南,怎么又移位在北?张先生可能是照抄书本,而不假思索。笔者手头无该书可查,只得存疑,期待识者指点。
《成都城坊古迹考》第108页载:
离城中心最近者为郫江,故郫江自古即有内江之城。……流江显然较远,称为外江比较恰当。
按,张文前面所说“检江”即“流江”。“南市”在二江之间,必然在“检江北岸”,张文误写为“南”!
五、张先生所提供的清末民国时期的几张图片与“先秦”“二江七桥”直接关系不大。读者看后对“二江七桥”仍无明确印象,何如借用前贤集体研究的成果,选载《成都城坊古迹考》第109页附图20秦国成都城形制推测示意图?图上“二江”、“七桥”一目了然,少少许胜过多多许。
《最后远去的古桥》的误导
六、在《安顺桥、九眼桥 最后远去的成都古桥》中,张先生先细细演说张献忠:
有一天登上回澜塔,举目一望,他的皇宫承天殿尽收眼底;再看脚下这座气势宏伟,形似弯弓的锁江,顿时使他抽了口凉气:这桥如一张巨大的弓,这塔不是一支利箭吗?这还了得!即刻把箭给朕拆了!彭遵泗《蜀碧》记载了这则轶事:“成都锁江桥畔,有回澜塔,贼登其上,见内城宫殿,语从官云: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天殿,遂命毁之。”
张义奇先生先大讲评书,复引清人笔记小说为证,似乎很认真。但观其行文,令人生疑。手边无书,遂上网查得“龙的天空”上传的《蜀碧》文字:
初,成都東門外沿江十里,有鎖江橋,橋畔有迴瀾塔,萬曆中布政使余一龍所建。獻登其上,見內城宮殿,語從官云:橋是弓,塔是箭,彎弓正射承天殿,遽命毀之,就其地修築將臺,穿空取磚,至四丈餘,得一古碑,上有篆文云:修塔余一龍,拆塔張獻忠。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妖運終川北,毒氣播川東。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炎興元年諸葛孔明記。至肅王督師攻獻於西充射殺之,迺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考数学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压轴题(原卷版).pdf VIP
- IBMS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pdf VIP
- 春江花月夜.ppt VIP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口腔学)专业课答案(1-2).docx
- 专题2.3 幂函数与指、对数函数【九大题型】(举一反三)(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 VIP
- 专题11四点共圆模型-【压轴必刷】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大题之经典模型培优案(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VIP
- 管培生面试的问题 .pdf VIP
- 射频电路设计课件.pptx VIP
- 项目方案文档-可靠性保证大纲.docx VIP
- 有孔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