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丁敬与浙派的篆刻艺术.doc
浅析丁敬与浙派的篆刻艺术
【摘要】以清代历史、金石考据、书画篆刻流派为背景,通过文献考辩的研究方法,结合历代印风的嬗变和承传,对丁敬的篆刻作品进行解读。进而分析了丁敬的篆刻艺术创作的审美取向,理清了丁敬篆刻艺术创作的源头,客观地评价了丁敬的篆刻艺术成就。最后分析了浙派形成的原因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风格特点和浙派在篆刻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丁敬;浙派;篆刻;艺术风格
清代乾隆年间,浙派篆刻崛起于中国的印坛。丁敬作为领军人物,以他“思离群”求变的艺术思想,以他刚劲、高古、质朴清新的创作风格,吹起了向篆刻艺术新高峰攀登的号角。在浙派自身完成的过程中,围绕八家自觉聚拢了一批流派印风的追随者,有力地推动流派印风对整个印坛的影响。另外,八家后诸多大家继承于浙派的现象,亦足以证明浙派在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丁敬的生平
丁敬(1695年-1765年),字敬身,号砚林,别号钝丁、清梦生、梅农、丁居士、玩茶翁、龙泓山人、砚林外史、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清代钱塘人。精于鉴赏,博学好古,好金石碑版,收藏颇丰。善诗文,有“诗国”之称。精通书法、篆刻、绘画,而于篆刻上成就最大。尤其擅长切刀治印,印风苍劲质朴,后人推为“浙派”开创者,“西泠八家”第一人。清代著名篆刻家、藏书家、书画家、文物学家。
二、丁敬的篆刻艺术观
丁敬的艺术观点,没有独立成篇的文章,散见于他的边跋和诗文之中。他在《论印绝句》中的一首诗,全面表达他对印学的主张和宣言: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他认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只有摆脱时代创作环境的局限,敢于“离群”思考,要“解得汉人成印处”,敢于表现自我个性,艺术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凭着这种思想,丁敬突破墨守汉印陈规戒律的束缚,以非凡的勇气,上下求索,开辟出一片自由翱翔的新天地。
三、丁敬篆刻艺术的成就
丁敬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正如清代晚期魏锡曾所称“寸铁三千年,秦汉兼元明”,能广泛汲取秦汉印章、元明诸家的精华,又力免明人的习气,入古而能出新。我们可具体地从篆法、刀法上分析和理解他对篆刻艺术发展的贡献。
篆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丁敬对汉印文字的认识,他曾有诗日:《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街所知。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非私。丁敬在诗中明确称“《说文》、篆刻自分驰”,并且抓住缪篆“方平正直”的体势特征及“与隶相通”的特点。这种篆法乃是丁敬所独得的印学“千五百年不传之秘”,它使丁敬的篆刻最得汉印精神,成为浙派篆刻的主要面目。
其次从刀法上看丁敬对篆刻艺术发展的贡献。浙派以擅用切刀享誉印坛,切刀也是他得以开派的重要原因。丁敬用短刀碎切的刀法刻出古拗峭折、极富金石之气的印章。这种切刀法的特点是在行刀时缓缓上下波磔推进,锋颖明快,轻重有致,有很强的节奏感,笔画方中寓圆,亦方亦圆,从中散发出一种古朴浑厚的气息。
丁敬对篆刻艺术发展第三个方面的贡献是他的创新、探索和求变思想。丁敬著名的一首论印诗说: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前两句中的“思离群”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创新精神:浑厚朴拙而又变化无穷的“岭上云”,更使我们联想到丁敬篆刻艺术的风格。后两句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丁敬对秦汉印风的不满,而去师法六朝和唐宋时的印章。但这与事实明显不符合,我们已经说到丁敬的白文印最得汉印精神,朱文印也仅仅是身“兼元明”,而丁敬所谓的仿宋印颇有宋人意趣,也很见丁敬的临摹功力,但不是丁敬朱文印的主要面目。而诗中后两句所谈并不是篆刻,而是文学。汉代辞赋和散文的成就很高,有“汉文章”之称,但以后的六朝骈文、唐诗和宋词都没有“墨守汉家文”,却都大放异彩。
四、丁敬与浙派的形成与发展
丁敬作为“浙派”的始祖,其继起者中,蒋仁的篆刻以古取胜,黄易的篆刻以遒取胜,奚冈篆刻以淡雅取胜,陈豫钟的篆刻以工致胜,陈鸿寿篆刻以雄健胜,赵之琛篆刻以娴熟胜,钱松的篆刻苍劲茂秀,浑厚古朴。丁敬和他们都是杭州人,所以又称“西泠八家”。
(一)浙派的形成。关于浙派的形成原因,当代浙派印人余正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过归纳,他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1、以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都是成就卓著的篆刻家。他们都有深厚的学养,都擅书画诗文和金石文字,声名远播而从学者众。并自丁敬起几代人创作风格都有鲜明的承续性,至今薪火不灭。2、丁敬接先贤“印宗秦汉”的旗帜后,提出了“思离群”这一印学主张,把握了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真谛。3、丁敬筚路蓝缕开创新风,又经过几代后继者的一脉相承,浙派印风才真正得以确立。其印风影响的范围随着历史的进程,从杭州扩展到整个印坛,为篆刻艺术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大道。
(二)浙派的发展。浙派作为一个印学流派,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是这个流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律视角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分析.doc
- 法律解释中的利益衡量.doc
- 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存在问题及克服之道.doc
- 法御兰台 铸就辉煌.doc
- 法治发展与公民教育的互动关系.doc
- 法治文化入高职的思考.doc
- 法治视角下的信访功能定位.doc
- 法科学人的精神家园.doc
- 法科学生的教育问题管见.doc
- 法语入门阶段人称代词与动词的教学结合.doc
- 2025年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 2025年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完美版.docx
- 2025年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审定版.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汇编.docx
- 2025年闽南理工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1套.docx
- 2025年长沙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