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doc

浅议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与联系   【摘 要】 密须氏与密国,都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境内。本文针对学界有人将密须与密国混淆的误区,就密须氏与密国的历史做了简单论述,认为商末的“密须氏”尚是一个处于商王朝西部统治边缘的氏族部落,尚未正式建国;而周初的“密国”则是文王伐密须氏后所置的一个封国,密康公即是共王时期密国的世袭公侯。在商末周初的历史时期,密须氏为文王所灭;而密国作为周王朝的封国,直到周共王时期才被灭国。   【关键词】 密须氏;密国;商周;灵台   1967年9月,在甘肃省灵台县城西北三十公里的西屯公社(现为西屯乡)白草坡发现了一处崩塌了的西周墓(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在《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报告中将其命名为M1号墓)。从1967年到1977年间,白草坡墓地共出土铜器1063余件(酒食器34件、兵器300余件、工具9件、车马器饰710余件、其他铜制品10件),完整的陶瓷器3件,玉石38件,蚌贝骨甲248余件。[1]如此大数量的出土器物很快就引起了学界对于这块土地的关注。经考古工作者们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的释读,判定两位墓主人应为西周时期派往密国统辖军队与北方蛮族鬼方作战的军事首领,年代应该为康王到穆王时期。除此之外,从1967年到1973年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灵台县文化馆先后发现和清理两周古墓23 座( 其中东周墓8 座),出土铜、陶、玉、贝、石等各类器物达1500余件。多为成、康、穆、共之际墓葬。这些古墓均分布于密国周围, 最近的1公里, 最远的60公里。[2]以上考古发现,均围绕着当地传说中的密国故城(今灵台县百里乡)而分布的现象,再一次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这个已经远离我们视野长达2900年的西周封国。   关于密国,《史记·周本纪》有如下记载:   共王游於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   应劭注:“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正义》引《括地志》云:“ 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县西, 其东接县城, 即古密国。”《括地志》是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今灵台县在唐时即属泾州鹑觚县辖内。可以确定的是,《史记·周本纪》这段史事所说的“密”,即是本文所指的西周时期的“密国”无疑。   同样在《史记·周本纪》里,关于“文王伐密须”的记载如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   应劭注:“密须氏,姞姓之国”,瓒曰:“安定阴密县是”。隋唐时期,今灵台县一度属安定郡阴密县辖。   众所周知,太史公著《史记》考究严谨,惜字如金。而以上两段皆出《史记·周本纪》的摘文中,却分别用了“密须”和“密”来称呼这两个虽在一地,却出现在不同时期的封国,不是没有原因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引皇甫谧云:“ 文王问太公曰:‘ 吾用兵孰可? ’ 太公曰:‘密须氏疑于我, 我可先伐之。’管叔日:‘不可!其君天下之明主, 伐之不义。’ 太公日:‘ 臣闻先王之伐也, 伐逆不伐顺, 伐险不伐易。’文王日:‘ 善! ’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须。”在这里,皇甫谧称密须为“密须氏”而非“密须国”,由此,我们或许就能明白太史公司马迁为何将文王所伐者称为“密须”,而将共王所灭者称为“密”了。文王所伐之“密须”,准确地说应该为“密须氏”,与“犬戎”等称呼一样,只是个氏族部落的名字,而非方国或者封国。如果说是“密须”和“耆国”一样是封国的话,太史公为何没有说“伐密须国”,而是“伐密须”。   这是本文作者认为的商末周初“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之一,即商末的“密须氏”尚是一个处于商王朝西部统治边缘的氏族部落,尚未正式建国;而周初的“密国”则是文王伐密后所置的一个封国,密康公即是共王时期密国的世袭公侯。   “密须氏”与“密国”的区别之二,在于密须氏为姞姓,而密国的世袭公侯则为姬姓。前文引《史记·周本纪》中应劭在注密须氏时曰:“密须氏,姞姓之国”(这里称密须为国的说法,作者认为不是很合适);而在注密康公时曰:“康公,密国之君,姬姓也”。究其“姞姓”与“姬姓”,追其根源可到黄帝一族:“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玄嚣与夷鼓同为己姓,青阳与苍林同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3]姞姓的密须氏当为姞姓在历史时期繁衍西迁的一个分支。而同出黄帝一系的姬姓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