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热气球与科幻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朝的热气球与科幻梦.doc

清朝的热气球与科幻梦   有热气球的风景   让我们听听清朝已有过飞翔体验的中国人,他们的亲身经历吧。   走了四点钟,已把那气轮停住,渐渐落下,离地十余里,那球便稳住在空中,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推窗四望,那眼界果真来得阔大。纽约的都市好比是画图一幅,中间四五十处楼房,红红绿绿的,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那纵横的铁路,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两人便临窗饮酒,谈些纽约的风俗。用过午餐才把气球渐渐落下……   就像欧洲过去的美好时代是由许多飞翔机械点缀装饰成的一样,在稍后的中国,以热气球为首的梦之机械,亦给人们带来了无比兴奋的感受。“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好比是画图一幅”,“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这些形容在如今听来或许有点儿过时,但这是中国的飞翔者们为了把他们初次的飞翔体验以视觉兴奋传达给地上的人们所作出的努力。而要体会这种视觉上的全新感受,必须先回到原有的视觉中去。   此处引用的文章,其实是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中的一节。完成于清朝末年(1904年)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既是“冒险小说”,又是“科学小说”,也是“传奇小说”。如果真要给这部小说的题名加个注解,也许称“气球小说”会比较合适。“气球”——原文里是这么写的。但是读过小说后,会知道这个“气球”指的是设有医务室、实验室、工作室、餐厅、天文观测室和武器库的巨型空中军舰。一般来说,那时飞翔机械的名称,如“飞船”指的是飞行船,“飞车”指的是飞机,而“气球”指的是热气球。不过,这些名称未必有严格的定义。作者写的虽然是“气球”,但心中假想的说不定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那种飞空战舰吧!《月球殖民地小说》连载于以插图作为卖点的《绣像小说》,而在这部小说的插图中,“气球”也还是被画成了热气球的样子。   清末的画报上,可以找到几篇介绍欧洲发明的飞翔机械的报道。不管是热气球还是飞船和飞机,都没有实体的照片或插图可供参考,只能凭借文字提供的信息来描绘。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画师们任意发挥想象力画出的奇妙飞翔机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受到文化冲击的男子   这部《月球殖民地小说》描述了侠义之人李安武,与他的日本友人藤田玉太郎,为了帮助龙孟华寻找他生离的妻儿,一起搭上玉太郎所拥有的空中军舰在地球周边到处飞翔的冒险故事。令人惊奇的是,度过重重危机、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儿子龙必大,原来靠着月球人的帮助,在月球的世界留学。最后,载着必大的数艘宇宙船降落到地球上,龙氏父子感人地重逢了……   此时藤田玉太郎的反应尤其值得注意。玉太郎从自己的飞船上看见月球人巨大、精巧且闪闪发光的宇宙飞船,对其科学能力感到惊异并赞叹不已。他抱着胳膊,心想:   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这红、黄、黑、白、棕的五大种人,另要遭一番大劫了。月球尚且这样,若是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和那些天王星、海王星,到处都有人物,到处都有强似我们千倍万倍,甚至无穷倍的文明种类,渐渐地又和我们交通,这便怎处?   藤田玉太郎这位值得大书特书的日本人,或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对“太阳系规模的政治学”感到苦恼的人物。   受此“行星间的文化冲击”之后,玉太郎突然变得跟过去大不一样,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埋首于研究。他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没错,玉太郎想要制造出在宇宙空间也能自由飞行的新式飞翔机械!   燃烧你的梦想吧!工程师   1910年10月,杂志《小说月报》卷首上刊登了一幅飞船的插图。那是一艘飘浮在某湖泊上空的飞翔机械。请看!其巨大气囊的侧面,刻着“CHINA”五个英文字母,还有清朝国旗“黄龙旗”在飘扬。分别朝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转的螺旋桨,说明了此飞船已不是热气球那种不能自己决定去向的飞翔机械。   自1783年蒙哥费尔兄弟发明的热气球完成了人类初次飞行以来,对于想跟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人们来说,“如何控制飞翔机械的行进方向”,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到了19世纪末,这个问题被欧洲人大致解决了。《小说月报》上的这幅插图,就是在描绘海外的年轻中国科学家谢缵泰所构想的新型飞船想象图。那是叫作“CHINA”(中国号)的飞翔机械。见到此图的中国幻想家们,会感受到什么呢?   在梦想飞翔的幻想家之中,还有洪炳文(1848—1918)这样的人物。洪炳文曾在清末的文艺杂志上发表多篇戏剧作品,因此,阿英(1900—1977)的《晚清小说史》里,也出现了他的笔名“祈黄楼主”。另一方面,他还写有十多种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科学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这本《空中飞行原理》,作为中国最早的航空力学著作而广为人知。   在中国,自1900年以来(清朝最后的十年间),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介绍进来,例如鲁迅翻译的《月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