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人的“趋”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谈古人的“趋”礼.doc

漫谈古人的“趋”礼   1972年2月21日11时27分,北京机场春寒料峭。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从他乘坐的“七六年精神号”总统专机的舷梯上走下来,在离地尚有三四层台阶的地方便远远地向着伫立在寒风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渴盼的手。周恩来见状,也快步向前,在尼克松刚好走到地面时与他紧紧地握住了手,轻轻地揺晃着,足有一分钟之久。周恩来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转引自李连庆主编《中国外交演义·新中国时期》第322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今天回想起41年前的这一幕情景,再用《礼记》的记载去比照,我们会感慨地发现,周总理这一快步走向对方的姿态,不正是中国古代礼仪中的“趋”礼么?   古人的“趋”礼早在《礼记》中就有规定。其《曲礼上》说: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   此处的“趋”,谓小步快走。这里大意说:在尊长者的帷幔和帘子外边不要小步快走,在堂上不要小步快走,手拿玉器时也不要小步快走。经过堂上时,应该一个脚步紧挨一个脚步,出堂以后则可迈开大步。在室内行走时不要甩开手臂。   之所以在尊长者“帷薄之外不趋“,是因为既设帷(布幔)薄(帘子)屏风,则已与尊长者隔开,所以“行自由,不为容也。”(郑玄:《礼记注》)之所以“堂上不趋”,按孔颖达《礼记正义》的解释,乃因“堂上迫狭故也。”之所以“执玉不趋”,按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的说法,是因为“玉贵重,须慎”。由些可见,古礼中的“趋”礼,是一种刻意谦恭、尊重的表示;但并非一成不变,当相机而行。   《礼记·少仪》又记载说:   执玉、执龟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小子走而不趋。   这里大意是说:在祭祀或占卜时,拿着玉器或龟甲、蓍草时不能快步走,在大堂上也不行“趋”礼。“执龟不趋”,大致也是因为要护持(占卜)神物吧?在城墙上可能也与大堂上一样,由于地方狭窄,不便“趋”。至于“小子走而不趋”,郑玄注云:“弟子(即小子)也,卑不得与宾介具备礼容。”意谓弟子在充作仆役使用时,地位卑下,无资格向宾客行“趋”礼。即便活儿干完参与宴饮时,也要先坐下来用酒祭奠先人后,即刻起身站立饮酒。这就是《少仪》在“小子走而不趋”之后,又书“举爵则坐,立饮”的意思。   《曲礼上》与《少仪》既规定了上述“不趋”,那么就等于告诉大家:在其他交际场合则是可以“趋”或必须“趋”的。   《礼记·祭义》还说:“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慤,其行也趋趋以数。”郑玄注说:“慤与趋趋,言少威仪也。趋,读如‘促’。数之言速也。”《祭义》此节的意思讲,孔子秋季举行祭祀,捧着祭品去敬神。他亲自出面忙碌,一副虔敬诚恳的样子,而且行走时脚步急促而快速。《祭义》这里谈孔子在神明面前采用“趋”礼以表示恭顺与礼敬。所谓“趋趋”,是小步急行的姿态。   《祭义》此节还说,孔子的弟子子赣在祭礼完毕后,对孔子在神明面前的这种姿态颇为困惑——因为孔子一贯教导弟子们在祭祀时应该“济济漆漆然”,即要讲究威仪,要有严肃的仪表。孔子向子赣解释说:其实不当一概而论。诚然,祭祀时宾客们一般应当表现庄严,讲究威仪容貌。可是就孝子而言,则应当“少威仪”,作谦卑状,这样才能显出深切的思亲敬神之情,拉近与神明的距离,进而达到神交的目的。   《礼记》这里所说的“趋”礼,还在《论语·乡党》里得到了印证——而且也主要是在此章里的孔子身上得到了印证。我们试看下面的文字: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躣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没阶,趋进,翼如也。   复其位,踧踖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愉愉如也。   这里大意是讲,鲁君召孔子去接待外宾。孔子面部庄严持重,脚步很快。他向站在两边的人作揖,忽左忽右地没有停顿。衣裳虽一俯一仰,却很整齐。他快步向前,就像鸟儿展开双翅似的。外宾离开后,他一定还回去给君主报告说:“客人已经走了。”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弯着腰,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似的。他站,不在大门中间,行,不踩门槛;走过国君的座位时,面色变得严肃凝重,脚步快速,小声说话,似乎中气不足的样儿。他提着衣襟走上台阶,弯着腰,屏息没气似的;出来后,走下一个台阶,神态便放松了,显得轻松愉快。走完了台阶,他又快步前进,像鸟儿展翅;回到原来的位置后,却又是一副敬畏不安的样子。他手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