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4第54讲杰出的中外科学家.ppt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4第54讲杰出的中外科学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4第54讲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理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两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晚清时期:1889~1911年 ……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予工科进士 民国时期:1911年以后 6.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7.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8.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9.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 10.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 新中国时期 1.冲破阻挠辗转回国,受命组建地质机构 …… 4.大型油田相继发现,打破中国“贫油国”论 5.地质力学得到证明,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科学贡献 1.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2.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研究我国地质结构 名言:轻信权威等于扼杀智慧——李四光 材料二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答案](1)背景:①袁世凯上台,实行独裁,破坏民主共和;②“实业救国”浪潮高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事迹:①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②相继发现大型油田,打破中国“贫油国”论。 (2)新路线:领导苏俄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相似人格或品质:乐观自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意志坚强等。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 [答案](1)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或提出光电效应),推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2)①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②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 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成因: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走向高考 ·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 高考总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考部分 选修四 第54讲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选修四 课 标 展 示 1 基 础 攻 关 2 典 题 示 例 3 真 题 模 拟 4 课 标 展 示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