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唐上德老师__培训课件.ppt

二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唐上德老师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腰椎间突出症中医特色疗法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伤科 唐上德 2010.11.20 腰椎间突出症的概念 中医认为: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突出症的特点 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占到总发病人数的80%。 男性多于女性。 L4/5、L5/S1为好发部位,可达到总发病人数的95%。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及慢性腰痛史。 2.多发于青壮年。 3.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 4.脊柱生理弧度有不同程度改变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分期分型 根据专科学术带头人邓晋丰教授临床经验:腰椎间突出症可分为三期六型。 三期分别为急性发作期、症状缓解期、基本恢复期。急性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肌肉痉挛;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基本恢复期: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 中医分型  1.风湿痹阻 证候: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痛处游走不定,恶风,得温则减,舌质淡红或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或弦缓。 2.寒湿痹阻 证候: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 证候: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血瘀痹阻 证候: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 5.阳虚痹阻  证候: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延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6.阴虚痹阻  证候:腰腿酸痛绵绵,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腰椎5.阳虚痹阻  证候: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喜按喜揉,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延量少,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6.阴虚痹阻  证候:腰腿酸痛绵绵,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间突出症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1、中医药辩证施治 ①风湿痹阻 治法: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②寒湿痹阻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痹。 代表方剂:温经强腰汤。 ③湿热痹阻 治法:清利湿热,消痹止痛。 代表方剂:清火利湿汤。 ④血瘀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痹。 代表方剂:理气固腰汤。 ⑤阳虚痹阻 治法:温补肾阳,温阳通痹。 代表方剂:温肾壮阳方。 ⑥阴虚痹阻 治法:滋补肾阴、滋阴通痹。 代表方剂:养阴通络方。 2、针灸疗法 体针治疗 (1)处方:肾俞、环跳、承扶、阳陵泉和、委中,取穴特点:多以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以及阿是穴为主。  (2)辩证加减:挟瘀者选加;血瘀痹阻多加膈俞、大肠俞、昆仑;风寒或寒湿痹阻多加肾俞、命门,同时可施以温针灸以祛风散寒除湿;湿热痹阻多加后溪、申脉、大椎;阳虚痹阻多加肝俞、至阳;阴虚痹阻多加肝俞、脾俞等。  (3)操作方法:根据病情虚实酌情使用平补平泻或补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腹针治疗 (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 (2)辩证加减:急性期症状明显者,可加人中、印堂;以腰痛为主者,可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明显坐骨神经痛者,可加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 (3)操作方法:依据薄智云的《腹针疗法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