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doc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龚路中学 景琦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陈桥驿兵变,宋朝建立;宋朝的文官体制;宋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则及内容。 (2)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和着眼点;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形成国家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五代十国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 (2)通过老师导读分析文官体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着眼点以及随之带来的新弊端而造成的“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宋初统治者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精神。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客观地评价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宋代是一个偃武修文的朝代。赵匡胤为了压制军人的权势,想出的办法是削弱兵权。他用“杯酒释兵权”的软性手段将军权揽回手中,又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的精锐部队归禁军管辖。他又担心于是,定期轮换驻防这样一来,,但其弊在于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恶果,致使其武功不盛,多有外患。与削弱武将之权相对应,宋以文官治天下。宋朝“重文轻武”直接目的是抑制武将,防止他们军事上藩镇割据,这个为宋代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为以后出现冗官、冗兵局面埋下了。科举制度源于隋。宋朝改革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在于通经致用。不仅选拔了大量文官人才,而且对于普及儒家文化和对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地方节度使篡权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但是的统一只是部分的统一,或者说是对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因为在北方有契丹人的辽西北方的党项族势力。961年,“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和平又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的精锐归禁军。地方官很多情况下手里只有百八十号老弱病残,完全丧失了处置紧急事务的能力。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起事,只凭着三十六名头领,几百号人马,就能纵横驰骋河北、山东大地,大宋地方官要么抱头鼠窜,要么做缩头乌龟,只能天天乞求朝廷派禁军前来征讨。军事正印官,一律由文官兼任,武人只能充当副职。宋朝中枢机构为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狄青“出兵伍为执政”,引起一场风波反对理由是“不守祖宗之成规,而自比五季衰乱之政” (《长编》卷172)。用文臣监督和制约武将,三衙与枢密院又互相制约,兵权最终集中于皇帝手中。定期轮换驻防宋太祖“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以坏其凶谋也”          ——《历代名臣奏议》卷定期轮换驻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如此种种,都是为了防范禁军将帅借战事之机发动兵变免去将官的威胁可是煞费苦心。削弱了地方削弱武将的地位与权力,但国家总是要治理,军事总是要裁决,那就用文人所“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如果说,唐朝是的实权宰相是尚书的话,他财政军都管,但到了宋朝的时候,他负责管理政事,赵匡胤给宰相设立一个副职,这个副职就是参知政事。并且还有若干个副职制约着他。显然,赵匡胤成功的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对于其他官员来说,赵匡胤也有一套办法来控制他们。实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曾担任过的一个职位,“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中户部郎中是寄禄官职——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经略安抚使节制一路军政大权,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军政大权。以州为标准单位,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照例兼厢军正印职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互相牵制。在十五世纪的时候,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宋史》是这么说的:“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县官之费,数倍于昔。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997年 1067年 官员 9785人 17300人 禁军 37万 80万 支出 1000万缗 12500万缗 通过对这一组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北宋文官体制的利与弊。 小结: 从历史角度看,北宋建国,不过是武人导演的一次和平夺权。这在当时可能也是较为常见的历史现象。但赵匡胤在建国后,能及时调整和改革制度,不仅从根本上消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