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情景类诗歌里的虚与实.doc
浅谈情景类诗歌里的虚与实
诗歌艺术首先是“浓缩的艺术”。这种浓缩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那就是寥寥数语形成画面的单个截取或多个连缀。其次它是“扩张的艺术”。这种扩张表现在形式上则是画面外延的延伸,亦即简单的一个或多个画面能让人联想或想象到无数个画面的存在;表现在内容上则是意蕴的放量,表现为情感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不论是浓缩或是扩张,诗歌必须凭借虚实这一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是各个诗歌在虚实上表现的是点是面、程度是轻是重不同罢了。从具体情形来看,情景类诗歌里的虚与实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由实景到虚景
所谓实景、虚景是相对而言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虚;叙述为实,议论为虚……实景是可见、可嗅,甚至是可触的;虚景则只可感受。在情景类诗歌中,在景情的过渡或延伸中总是追求一种自然贴切。这种转化对追求至善至美的诗人而言,则是充分展示其个人才情的绝妙机会,也是诗歌内容层面扩张,追求浓厚、含蓄之美的需要。于是在景向情的转化处也就成了情景类诗歌的作者普遍的着力点之一。例如: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总的说来,诗歌的前两句属写景,后两句属抒情。就前两句的写景而言,首句的“暗飞声”写出了诗人闻笛的感受,实中有虚,尤其是“暗”字意蕴丰富,主观性极强;次句的“满洛城”则几乎是诗人的想象了:诗人觉得这样优美的笛声应该飞遍了整个洛阳城,全城的人都应该听到了。这句与前一句的“暗飞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突出表现为诗人肆意奔放的强烈乡思和吹奏者黯黯涌动的思乡之情的反差。正是这种反差让读诗者体会到了此曲的巨大穿透力,更进一步说,它实际上展示的是一直在酝酿和最终形成爆发的思乡之情的威力。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感慨了。
需要补充的是,也有不少诗歌是先有情,然后才有景,即缘情即景之作,那么诗歌的后几句景物刻画则或多或少地符合这种由实景到虚景的特点;而诗歌的最后一句往往起着提升全诗、映照诗情或另辟蹊径、拓展意蕴的作用。如李白的《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最后一句放眼江城,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想象,而非真实的写景,然而它达到的效果却非实景所能代替。
二、由实景到虚情
这里的“实景”与“虚情”亦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下文中,笔者粗略地将景物描写统称为“实景”,将诗中抒发的情感统称为“虚情”。
在情景类诗歌中,由景到情的写法是主流。这是诗歌本身扩张的需要,而从有限的景升华到无限的情,就更容易使诗歌实现内容上的有效扩张。若仅仅搁于“实”,不能较好地融入“虚”,诗歌便会显得粗鄙和浅显;相反,如果仅仅搁于“虚”,而没有以“实”做铺垫,诗歌就会显得浮泛和单调。例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一望无际、连绵不绝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缓缓而没。次句写流经楼前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向东流入大海。这两句诗结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了诗人笔下,使画面显得格外宽广和辽远。如果说第一句诗是标准的实景展示的话,那么次句则是由实景向虚情的过渡,“实”中已融入“虚”,因为“依山尽”似乎还可以目视,而“入海流”恐怕只能是诗人的想象了。在看似写尽望中景色之后,诗人却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将诗篇推向了更高的境界。将先前之景与胸中之情连成一片:以视野之开阔,暗含诗人抱负和气度之阔大,同时还使人悟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就这样,整首诗在浓缩中实现了扩张,通过由实景到虚情这种手段提升了整首诗的意蕴和层次。
三、实景寄寓虚情
在情景类诗歌中,景与情往往是紧密交融、难以分割的。景往往是情的载体;情往往是景的目的。但在寓情于景的作品中,景既是情的载体,又是情的显性表现。在解读这类诗歌时,我们要充分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的东西泡开”(谢冕《论诗》),让自己的情感在诗歌的景物描写中自然涌动,以达到自我情感与诗歌情感的共鸣和交融,进而实现对诗歌内容的拓展。例如: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此诗的前两句即以“江”与“山”的关系着笔。首句着重写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之势,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道路,山对水脉脉含情。次句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docx VIP
- 2025年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pdf VIP
- 重点中学高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对我国东部某省164位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pdf VIP
- 成人术后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pdf VIP
- PICC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ptx VIP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课件.ppt VIP
- iPhone微信数据恢复的秘笈在手-文件丢失不用愁!.docx VIP
-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 2025八年级历史上册.ppt
- 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监督管理办法(试行).pdf VIP
- 量具的使用方法培训(共72张PPT).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