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试行).doc

  1.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宜兴市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试行).doc

宜兴市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试行) ?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高中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规划和江苏省教育厅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意见,市教育局决定从2005年秋季起,在全市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为有效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立足我市实际,借鉴其他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形成具有我市地方特色、充满活力的高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提升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目标与任务 (一)具体目标 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增强教育行政、业务指导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增强教师教学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二)基本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 1、严格执行国家新的课程计划,完成各项改革实验任务,初步形成基本的课改经验。 2、基本形成与高中课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增强学校的制度创新的能力。 3、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标准和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空间。 5、建立教育资源现代化、人本化配置新体系,拓展教育资源开发的途径,提高资源整合的力度,建立市级高中教育资源基地,形成一批资源配置特色学校。 6、全市各高中建立以制订和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学校自我评价为基础,专业性评估为重点的发展性高中评估体系。 三、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学校要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设计,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管理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创新性原则 激活实施者的创新智慧,鼓励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反思,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3、循序渐进原则 实施者应充分考虑新课程实施的艰巨性,应从实际出发,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改进方法,循序渐进,尊重课程实施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4、适应性原则 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块设置的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开发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机会,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加快学校发展设计,主动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不断提升自主办学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四、重点工作 (一)新课程培训 本次高中新课改的工作方式是“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通过课程改革培训工作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1、培训的对象 全体高中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和实施教师。 2、培训内容 (1)通识培训:明确新一轮课改的意义、目的、任务、具体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从而达到既提高培训对象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又为进入课程实施做好理念上的准备。 (2)学科培训:这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培训。 (a)解决新课程标准的培训,重点抓住:明确本学科的性质,深化对课程结构改革的理解;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具体目标,深化对课程功能改革的理解;坚持“三维”目标课程价值取向;弄清本学科的内容框架,深化对课程内容改革的理解;研究“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深化对教、学、评价改革的理解。 (b)解读新教材培训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吃透新教材的重点,进一步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 掌握教材的内容框架,注意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吃透教材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整合,克服知识为本位的倾向;充分领会新教材对学习方式变革的引导作用,克服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深入体会新教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留有余地的原则,不把教材当教条,重视师生共建新课程文化。 3、培训安排 (1)根据上级计划,安排有关对象参加国家、省级和市级培训。 (2)以市中小学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由市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对学校有关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任务主要由本校接受过上一级培训的同志承担。 4、培训进度 (1)准备阶段:(04年~05年) 制定培训计划,组建培训人员队伍,确定市级培训对象。 (2)启动培训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