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课题:第1 课《第八棵馒头柳》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和词语,注意辨析读音和字形,了解意义和用法。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理清层次,概括中心思想。3.美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1.重点词语的掌握和正确运用。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用提问的方式、出示图片、引入正文。(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生字:(略)2.解释词语:搞:指从事某一项工作。(动词)家常便饭:指日常生活中的饭食。地质:这里指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科学。从不:指从来不,一直不。(副词)若无其事:象没有那回事儿一样。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全然:完全地。(副词)欣慰:形容喜欢而安心。惶恐:形容惊慌害怕。倾诉:完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23.造句:搞------全然-------若无其事-------三、复习巩固:四、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六、复习检查:七、讲授新课:1. 作者简介: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42 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 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作品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钟鼓楼》等。2.初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1)聚焦重点,深入悟读。(生交流,师点拨)①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②《第八棵馒头柳》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③ 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夫妻之间的深情?④ 从母亲的心里变化角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 自然段):这段开始就给我们创设了一种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十分平淡的感觉。①“出差是家常便饭”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含义?②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她从来不送”和“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首先给读者什么样的感觉?第二部分(2 自然段):描述阳台上默默送别以及为经过第八棵馒头柳的丈夫送上祝福已成惯例,说明妻子非常关心丈夫。3①每当丈夫出差离家时妻子会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呢?②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这句话怎么理解?③“背包”代表着什么?第三部分(3--4 自然段):写没有按照预期见到丈夫身影,她十分焦急。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爱。①妻子为什么不习惯起来?她已成习惯的是什么?②“惶恐”“痛切”这两词表现了什么?③“惶恐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样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其说明了什么?④第四自然段中“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怎么理解这句话?⑤妻子没有看见丈夫背影后有哪些表现?⑥妻子为什么没理由地朝儿子发火?⑦第四自然段中通过妻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关爱。第四部分(5 自然段):通过妻子和丈夫在接听电话时的心理和语言等细节描写,说明了夫妻之间的彼此关爱。①第五自然段中划线的部分表现了什么?②夫妻之间共同的默契是什么?③丈夫为什么每次回来,他会在楼下仰望家里的灯火?④丈夫为什么在“她”表白“你急死我了”之后感到莫名其妙?⑤你是怎么看待夫妻两通话互相倾诉这一环节?第五部分(6 自然段):默契的爱让妻子感动。妻子听了丈夫的一番话后为什么掉泪?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夫妻之间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他们的深厚感情。八、复习巩固:4九、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妻子俯看第八棵馒头柳爱丈夫仰望巩固课文生字词练习2,3 题。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要求学习本课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反思 课题:第2 课《挑山工》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词。2.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熟读课文,学生能找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及登山速度不比游人慢的原因。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主旨并学习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2.总结挑山工精神有哪些。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句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的雄伟,而这雄伟高大的泰山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六千多级的石阶,而有人天天挑着重物从山脚到山顶,那他们是谁呢?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