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回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doc

寻回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文字文化与文人   相传欧洲十字军在第3次东征(公元1189-1192年)途中,在巴格达古老的山洞和图书馆里,发现了大批阿拉伯语的藏书。这些书籍作为战争纪念品被带回到欧洲,藏在了一个教堂的地下室。若干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书籍被人发现,并被翻译成欧洲语言。   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竟然是久已失传的古代希腊文明典籍,包括文学、艺术、政治和法律等方方面面,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西方先哲的思想学说得以重见天日。惊叹于古希腊文明的先进,一些有识之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办起了一所“希腊学院”,传授传播这些学说。   人们在接触这些思想后渐渐醒悟,开始挣脱基督教狭隘偏激一神教义的高压奴役,欧洲从此迎来了著名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科学文化哲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豪大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为近现代西方文明兴起兴盛奠定了最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著名的一次文明重生。真是多亏有了这些文字典籍!   在中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维护王朝统治,加强思想控制,于公元前213年,下令焚毁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典籍;第二年(公元前212年),又借儒生多以妖言惑乱为名,下令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这是中华文明史上极为黑暗的一夜。   不过,秦朝也发生了一次伟大的典籍抢救。焚书坑儒的6年后(公元前6年10月),刘邦率大军攻入咸阳。初入咸阳,绝大多数的军官士卒看到如此多的锦衣玉帛、珠宝美人,很快陷入疯抢之中。就是刘邦也忍不住,看到秦宫华丽的宫室,成堆的金银珠宝,猎狗骏马,众多美女,不觉眼花缭乱,飘飘然起来,后来竟“神魂颠倒地拥着美女走进胡亥的寝宫,往龙床上一躺,便进入了温柔乡”。汉军谋士萧何没有去“抢”那些,却命人把城内能找到的文书、册薄悄悄地全部搜集起来。这些资料为萧何后来辅佐汉室,治理天下提供了许多有益参考,比如参考秦国刑法制定了史上著名的《汉律九章》,为汉王朝典章制度建设做了一件大事。后世评价萧何四功时,“盖收秦律令图书”有其一。   可以说,在声影记录模式出现之前,文字(包括图画)是传承文明的最好载体,能将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文明固化留存传播。文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人类社会的形成,本身就是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形成。   只要稍作留意,我们就能发现,所有已知的文明(文化),总存在“少数人影响巨大”的现象:中华文明体系主要由孔子及其追随者的思想学说构建;基督教典籍《圣经》,据说是由摩西、大卫、所罗门、以赛亚、耶利米、约翰、路加、保罗、彼得等四十多位先知君王所著;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口述、他的弟子们笔录的……此外,构建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也是主要靠几位大家:著《论法的精神》的孟德斯鸠、著《社会契约论》的卢梭、著《国富论》的亚当斯密、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的边沁、著《经济学原理》的马歇尔、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凯恩斯……可以这么说,文人学者通过文字去塑造文明,影响人类社会。   中国文人一直是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中坚,他们骨子里有着一股忧国忧民之情。。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人中的杰出者,或能成为一代圣人,立说讲道,开“万世太平”;普通文人则静修其身,或潜心研学,著书立说,续往圣绝学,或教授于乡野,教化人民,使圣人思想得以光大。   中华文明自炎黄以来,上下5000年,绵绵不绝。这既受益于中华文明自身具有的刚柔并济的特质,更有赖于一代又一代文人前赴后继,为创造、继承与发扬中华文明所作的努力。“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来历经无数次劫难而传承不绝,就是因为有一批‘有所守’的仁人志士。”   “思想不灭”、“精神不死”通常是个哲学问题,但对学者或文人却是件可实实在在做的事,中国文人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更是上升到自觉的行为。文人用文字去记刻文化,去“创造”文明。文以抒怀,文以明志,文以载道。能力、学识和(或)洞见不一,但中国文人治平天下的情怀是亘古不会变的,这也成为中国文明之重要人文精神之一。   《文化的力量》上这么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总有一死,但只要文化不灭,文脉还在,人的事业可以通过文化而得以延续,得以传承,得以发展”,“精神境界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从满足肉体欲望的需求发展到对精神完美的追求是人格的升华,是人对自身价值的觉醒,是人意识到自己是‘人’的开端,是人性的发现”。   当代中国文人仍然保持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仍然坚守一份为书为文的情怀。《文化的力量》的作者田学斌就充满了忧患意识。2007年4月份,我第一次读到田老师的文章,“我国乡村体制的历史沿革”,随后又有“中国的乡及乡官的演变(上、中、下) ”,“我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演变(上、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