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张之洞在湖北的楹联作品及书法创作
方悟离乡庄舄老 劳歌已为楚人吟
——漫谈张之洞在湖北的楹联创作及书法
邓先海
(武汉地方志办公室 湖北 武汉 430014)
摘 要:本文从文艺创作研究的角度记述了张之洞任湖北学政和湖广总督期间的楹联及独具风格的书法创作,从另一方面解读了张之洞在实行新式教育、开办工厂、振兴商业和修葺名胜古迹等方面的楹联创作,从而折射出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文化 张之洞 湖北 楹联 书法 创作
在张之洞4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尤其是在清末光绪年间,出则封疆大吏,入则枢机重臣,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早年曾跻身于清流派的行列,以批评朝政著称。后来转化成为一名后起的洋务殿军、新政主角。他创办洋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把忠君爱国和讲求富强统一起来。然而张之洞是地地道道的儒臣,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的素养上,其文学上的造诣也是非常深的。长期以来,由于张之洞在洋务上的成就压过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因此很少人从文学的角度上去研究他、探讨他。本文通过其诗文尤其是他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楹联及书法上的成就,展示了这位封疆大吏在文学上的风采,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他与凡人的不同。
时代造就的楹联高手
张之洞之父名张锳(1791—1856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署贵州兴义府知府。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7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今安龙)就读,在兴义府城学习、生活6年。因其勤学不怠、文思敏捷,12岁时便将其所作诗文辑为《天香阁课草》2卷刻印行世。11岁时,张锳在招堤风景区主持修建的“半山亭”落成,召文人、士绅宴集庆贺,张之洞即席作《半山亭记》,仿欧阳修《醉翁亭记》,文章气势恢宏,笔致清雅,时人誉为“神童”。普安县令高式如以龙溪砚赠张之洞。13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1863年,张之洞以一甲第三名进士的身份被授翰林院编修,开始步入官场。1867年起,他先后充任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学官,在各地倡导兴建书院,培育人才。多年的学官生涯,使他与文化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一位身兼政坛重臣、学界巨擘和工商巨头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晚清张之洞明信片
在晚清的诗坛上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是以王闿运、邓辅纶为首的湖湘派,提倡魏晋的诗;一派是以陈三立、沈曾植为代表的江西派,提倡宋诗;还有一派是以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不分唐宋,并咀英华,融宋意入唐格,其弟子樊增祥、易顺鼎倾向晚唐诗。张之洞的诗,陈衍对之评价很高,他说:“相国生平文字以奏议及古今体诗为第一,古体诗才力雄厚,今体诗士马精研,以发挥其名论特识。在南北宋诸大老中,兼有安阳(韩雄)、庐陵(欧阳修)、眉山(苏轼)、半山(王安石)、简斋(陈与义)、止斋(陈传良)、石湖(范成大)之胜。”张之洞《哀六朝》等一系列诗文,则具体反映了他的诗词水平和文化观。他极力维护正统、维护雅文化,反对革新风气和俗文化的流行。
作为同一历史长河中流淌的诗词与对联这两种文学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诗文的基础,张之洞在楹联创作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他一生在山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乃至北京等地留下自撰自写的楹联很多。
应该说,时代给张之洞等文化人的楹联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由于清朝统治者对楹联文学体裁的重视,并将骈体文及楹联列入科举考试之中,使楹联创作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达到鼎盛,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进入晚清,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随着语言的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的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张之洞为湖南岳阳君山湘妃祠作的400字的长联打破了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历史长联的记录,成为古今历史长联的名作。张之洞的名字与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钟云舫等楹坛高手的名字排列在一起。作为封疆大吏的张之洞也是清末联语的大家之一,他把楹联创作作为自己的一大爱好。光绪末年,由湖广总督升任清朝军机大臣的张之洞,仍喜雅文士开宴,“作诗钟一二”,于是促成了京师的诗钟活动的高潮。纵观张之洞所作的楹联,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他的抱负和期望,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政治诗来阅读,字里行间充盈着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在中国楹联的发展史上,他于长联,于短联,与诗钟(一写诗写联的高雅文字游戏),于“无情对”(对联形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