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壁画修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doc
浅议壁画修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摘要:壁画在“丝绸之路”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必经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路上因文化、经济的频繁交流产生了许多文化聚集点比如敦煌、长安(今西安)等。这些丝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宗教、艺术等遗迹,特别是壁画。考古发现这些历史悠远的壁画,都有不同程度或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因而壁画修复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是体现当地有关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人文关怀最直接的方式,并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壁画修复;区域文化;意义
中国壁画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壁画,石窟寺壁画和墓葬壁画。因此,壁画修复,不仅仅是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得以开展提供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提供详实的技术资料,更重要的是壁画的保护把我们过去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信息传承下来,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
一.浅谈丝绸之路的壁画
历史上,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到欧洲草原,北边都是游牧民族。当时游牧民族频繁的民族迁徙,经常带有侵略和掠夺性。但是,客观上带来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丝绸之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并最终造成了其经济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而游牧民族经济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直接影响了文化的改变,并因之而发展了当地的艺术形式。
壁画在“丝绸之路”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的必经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据史料记载,当时“万邦来朝”的都城中外来人口不下十万。“外来”文化不仅与汉文化交互融合,且彼此影响。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影响巨大。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例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商队图,描绘了唐代中外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还有位于乾陵的章怀太子墓的《客使图》是唐代墓葬壁画的精品,也是最直接反映唐代对外交流的墓葬壁画。它描绘的主要是唐代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丝绸之路上还有龟兹壁画,它是古代西域大国,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龟兹成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之地。龟兹融合了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还融合了当地文化,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龟兹文化。此外,龟兹艺术家巧妙地吸收了中原汉文化和西方希腊、波斯、印度的文化,进行文化本土化改造,强化了色彩的平面装饰性。画面色彩有中原汉风的色彩偏好,同时也具有西方绘画的体积意识、细密追求的意识。同时,由于本土化的强化,它既有别于中原绘画含蓄的韵味美,又有别于西方绘画的色彩微妙客观的现实美。总之,丝绸之路带来了民族大融合,首先改变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带来了多民族绘画风格的融合。草原游牧民族艺术形成了与中原汉民族的精致、温和、阴柔不尽相同的艺术特色,既吸收了中原农业文明,又保持着朴拙厚重、狂野强烈的固有装饰风格。
丝绸之路沿线拥有如此丰富的壁画资源。因此,对他们的修复及保护刻不容缓。
二.壁画修复之于文化传承的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开放、改革的时期,艺术文化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壁画艺术的复兴,一带一路的提出,壁画修复将起到推动其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正是现在研究、发掘修复壁画艺术的意义所在。壁画的修复展现了壁画的原貌,使人更加容易去了解,接触这种文化。
修复不单只是一个破损的复原,更多地要结合当地有关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人文关怀。丝绸之路上的壁画遗产丰富。溯源可至远古时期,历经汉魏,唐宋元发展至高峰,明清以来逐渐衰落,甚至画法画风失传,脉络中断。
丝绸之路上的壁画艺术留存大量宝贵的遗迹信息,成为当代人了解古时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这些壁画艺术不仅属于过去、属于历史,更是属于现代社会的中国。当代人观摩研究传统,通过研习临摹与古代绘画直接对话,充分汲取古代中国文化传统营养。例如章怀太子墓的《客使图》中“胡人”的形象,大致有使者、仪卫、贡人、胡客等,他们大多形象卑谦,基本处于陪衬的位置。据文献资料记载,胡人作为一个群体,多以俘虏、商人、伎乐、商品奴隶、人质、马夫和驼夫等身份来到唐朝,主要从事服务行业,传播着独特的异域文化。而壁画中“胡瓶”、“高足杯”、“六曲盘”以及猎豹、鹰鹞、波斯犬等“胡物”也反映了墓主人的高贵与富裕。在服饰上,《侍女图》中出现了侍女身穿翻领袍服,腰束革带,下穿条纹裤、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