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我和谐,自然之美.doc
物我和谐,自然之美
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中访友》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一篇清新优美的游记散文,让人读着或读了真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
作者至始至终怀着一种“好心情”把山中的一切作为访问的对象,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山林中的多种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前两个自然段,主要通过叙述点明作者出门的时间是栀子花开的春夏季,目的是“访问我的朋友”。和煦的微风,晶莹的露水,以及栀子花的香让他神清气爽,因此给“朋友”带的礼物是“好心情”。其中“朋友”一词和题目中的“友”字一样,设下悬念,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在其中提到的“清爽”之感从何而来呢?触角让作者“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则是作者嗅觉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开头,用简洁、清新的言语告知读者“我”出门的时间、心情、目的等,让人耳目一新。
“那座古桥”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这显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下文的“树林、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均是作者“故交”。“老朋友”也好,“故交”也罢,不正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么?由此可见,贯穿全篇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让我们读起来倍感亲切、热情。而其“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一句,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突出了那位“老人”因为“几百年”来“依然”默默无闻地、任劳任怨地把许许多多的人马渡过对岸的那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因而“德高望重”的原因是那锲而不舍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一种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这是作者对老桥的由衷的敬重和赞美.
在树林里,“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送来青翠”,还“望着我”,说他们都是“我”的“知己”。何等的默契呀,何等的热情啊,又是何等的亲切呀!充分表达了他们与“我”之间心灵相通,关系和睦。于是“我”愿意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和他们一起快乐。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作者简直进入了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奇妙境界。这里既有眼前看到的实景,又有作者通过想象勾画出来的虚景,这种一实一虚的写法,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能让读者感受到人与树之间的知己情谊。
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与“朋友”们打招呼时运用了第二人称,显得亲切、热情,表现了他与山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这一反问,一是强调了“我”以自然为“友”的自豪之情,二是使其成为下文“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的源起。在这里,作者将几个拟人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写他是如何与“朋友”打招呼的。五个“你好”,五个感叹号,再加几个亲昵的不同形式的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与山中的“朋友”见面时的好心情,同时也表明“我”对它们满怀的爱意。就语言而论,在“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前分别冠以“清凉”、“汩汩”、“飞流”、“陡峭”、“悠悠”“淘气”等词语,使得形式灵活且内容具体,同时收到了声色具备、充满诗情画意的效果。
第六自然段中,那“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不就是落花、落叶从树枝上掉下来并融入泥土中的那一瞬过程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此段中之所以说到“石头”,是因为它们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的,因此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本段从嗅觉、触角、视觉、听觉方面来写,升华到哲理的高度,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是不可避免的,从而暗示人们珍惜时间和生命。那么,我们是否还能从中读出其他感受呢?
说“雷阵雨”像一千个侠客在吼叫,又像一千个诗人在吟咏,真是想象奇特,比喻巧妙,豪情尽显。一般人会“看雨”?而且会有“天地给我的恩泽”的独特感受?此非文人雅士不会“看”亦不会“有”也。如此,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对天地的感恩之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末段,雨停下,鸟归巢,表明“我”在山中畅游的时间不短,足见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我该回家了”,点明“访友”结束,与紧随其后的“好心情”一样,呼应前文。“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化无形为有形,用诗的语言结束全文,余味很足。此中提到的“满怀的好心情”呼应前文,表达了“我”山中访友的愉悦心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现在,我们反观题目不难明白:“山中”乃“访友”之地点,自不必多言;“访友”一词反映了文中所涉事件,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访”是“拜访”,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敬爱之情,同时还折射出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愿;“友”是贯穿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