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盗窃行为心理因素及其预防.doc
青少年盗窃行为心理因素及其预防
[摘 要]青少年产生盗窃等不良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有片面的物质需求心理,脆弱失控的意志因素,盲目冲动的侥幸心理,扭曲的尊重需求心理。要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学校和家庭教育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适度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价值评价的正确心理,经常实施必要的法制教育,克服侥幸犯罪心理。
[关键词]物质需求心理 自控能力 侥幸犯罪心理 尊重需求心理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6)210100
偷拿他人财物,从来都被道德所否定,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对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明确做出禁止性的相关规定,法律更是严厉禁止。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将构成盗窃罪,会受到刑事处罚。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少年不时会产生一些盗窃行为,有的甚至养成盗窃恶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青少年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受哪些心理因素支配?本文拟对青少年盗窃行为的常见心理做一些归因分析,并对预防青少年盗窃违法犯罪做一点简单探索。
一、片面的物质需求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求层次论”,他把人的心理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是级别层次最低的一类需求。对青少年来说,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是他们首先需要满足的生理需求。一旦他们的这种心理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采取偷拿窃取的手段和方式去实现及满足这种需求。2015年12月28日,发生在甘肃某市的“女孩堕楼事件”,其起因就是孩子在购物时偷窃超市货物被发现,当事各方处理不当而引发的。从孩子偷拿的超市货物来看,价值不大,无非是“巧克力、衣帽挂钩和果粒爽”等孩子喜欢的东西,这反映出孩子内心深处简单的物质欲望。这种物质欲望本来很正常,不是什么错误,但是以非法的方法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就不可取。孩子为什么会以偷窃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求呢?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缺乏独立可靠的物质生活来源,家庭有限的物质供给不能有效满足这种需求。该案例给我们的家庭教育警示是:预防孩子盗窃行为,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适度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
二、脆弱失控的意志因素
意志是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们根据一定目的需要做出行为或者根据禁止需要不做出行为都要有一定的意志品质,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对青少年来说,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尤为重要。物质需要对孩子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大多数家庭不可能完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但不可能,对孩子成长来说还是有害的,这会增强他们的物质贪欲,反噬孩子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小时偷针,到大偷金”,无数案例说明:一旦物质贪欲膨胀,难填的“欲壑”将会把人们推向更为罪恶的深渊。甘肃金昌“堕楼事件”中的女孩,以其初一的文化水平和13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来看,完全可以理解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质。可她为什么做出明知是错误的行为呢?从心理因素来看,是孩子缺乏自我抵制物质诱惑的能力。该案例给我们的教育警示是:家长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三、盲目冲动的侥幸心理
侥幸是一种心理预期,犯罪心理学将侥幸解释为一种趋利避害的冒险性投机心理。青少年盗窃行为往往就是在这种趋利避害的冒险性投机心理下生成的。一方面,是处于对金钱、物质等利益的极大渴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另一方面,法纪的威慑力和良知往往使之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因而又产生了抑制自己过分需要的动机。甘肃某市“12.28”事件中的女孩,如果她对现代超市商业管理了解足够,对电子监控的严密性认识足够,深刻认知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就能克服自己的侥幸心理,避免偷窃行为。学校和家庭教育要经常给孩子实施必要的法制教育,让他们明白:法律是严肃的,违法后果是严重的,“天眼”无处不在,侦破手段和技术日益完善和进步,让违法犯罪无处藏身,来不得丝毫的侥幸和得意。
四、扭曲的尊重需求心理
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尊重需求,即人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对自身而言,希望自己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有实力;对他人而言,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物质富裕程度成了显示实力的标志,生活档次越高,越能得到同伴们的认可和承认。在这样的心理气氛中,在贫富差距日益明显的现实中,一些贫苦少年在虚荣心理的驱使下,有攀比显富的心理需要,易走上盗窃道路。他们不是为了物质贪婪,而是为了不让同伴们“小看”自己。针对这种心理因素,家庭和学校应该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孩子自我认识反省:物质并不是自我价值的标志,及早让孩子走出自我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 Y-T 1118-2001 石膏绷带 粘胶型.pdf VIP
-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docx VIP
- 绝望的主妇经典台词1-8季中英对照.pdf VIP
- 华力液压模块车(SPMT)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彩虹版).pdf VIP
- GZ055 环境艺术设计赛项赛题15套-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赛题 .pdf VIP
- 12小学体育二年级课程纲要.doc VIP
- 粘胶型石膏绷带产品技术要求2023完整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华东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