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顺应“童性”:寻绎习作教学的幸福路径.doc
顺应“童性”:寻绎习作教学的幸福路径
【摘要】写作是儿童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习作教学应基于儿童对“体验”“自由”“开放”的习作的向往,顺“性”而教,通过“有意思的场景体验”“有意识的自由表达”“有意义的开放评价”,引导儿童在前期运作、中期创作、后期制作三个阶段中逐步建立习作的“自我”“自信”“自尊”,从而稳步提升习作的幸福感。
【关键词】习作;童性;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27-03
【作者简介】陈?髦瘢?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2),一级教师,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
习作是孕育童年幸福感的绝佳“母体”,提升儿童习作的幸福感应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坚守和行为自觉。教师应“平视”儿童,用心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童声”,顺其“天性”,匠心独运地引导其主动投入习作实践,逐步建立“自我”“自信”“自尊”,稳步提升习作的幸福感,在生命的绽放中涵养母语情怀,丰盈精神世界。
一、基于“有意思的场景体验”,引导儿童内化行知,于前期运作中发觉“有我”的语用情感
1.激发“镜头语言”,用本真的感性体验为习作储蓄素材因子。
儿童每天经历的生活场景充满着变数,这些自然演变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写作的“富矿”,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中捕捉属于自己的“镜头语言”,用“随记”的形式及时“留影”,使之成为习作中最精彩的“特写”。
一次大风天气下的跑操使学生深有感触,为之谈论不休。笔者及时利用放学前的十分钟,让学生记录下刚才的“镜头语言”,内容尽管有些零散,但很精彩:“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哨声,大伙儿在风中一片凌乱!”“我们的队伍被瞬间经过的一阵狂风冲散了,大家三五成群,相互搀扶,就像是一批刚过完草地的小红军。”……由于这些应运而生的现实“镜头”是童眼所见、童耳所闻、童心所想的原创素材,所以,它们源源不断地奔腾而来,待其聚沙成塔之后,便会以喷薄之势驱动儿童一吐为快,从而获取最初的习作乐趣,这正是儿童习作表情达意最主要的动力。
2.掘发“经典语言”,用美妙的知性体验为习作培育文学因子。
儿童时常被表达时的词不达意所困扰,其原因在于语言内存的匮乏,这就需要他们从大量有益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其中,书面的阅读尤其重要。面对海量的阅读文本,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选择、学会阅读、学会提取、学会运用。
苏教版三下《庐山的云雾》一文遍布精彩词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撷自己最喜爱的文字,编辑成短小精悍的散文诗:“那笼罩山谷的?M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M那缠绕半山的?M是系在山腰间的条条玉带?M那弥漫山谷的?M是茫茫的大海?M那遮挡山峰的?M是巨大的天幕……千种姿态?M万般风情?M是大自然的又一部杰作……”富于变化的事物极易引起儿童的注意,进而使他们自发地趋近和模仿。学生就地取材,任“性”捕捉经典语言中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文字,在调词遣句的游戏中获得审美体验,使其对文本语言的审美能力实现突破与增值。这样情趣共振的言语实践是儿童习作积聚“颜值”最重要的助力。
3.引发“链梢语言”,用生态的理性体验为习作滋润文路因子。
儿童占有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借助言语表达自我,这种“表达”应是连贯而非断点式的,应是整体而非局部化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其理化存储,建立主题化的“思维链”,在聚零为整的过程中,提升对表现认知及表达情感的整体观照能力。
趣味化和挑战性是令儿童萌生幸福感的核心要素。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自己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原生素材、印象文字、瞬时灵感等以类似于思维导图的形式,按“归整→梳理→串联→丰富→管理”的程序建立个性化资源库。有的学生以“成长树”的形式建立了以“爱”为主题的资源库,“树”上四根粗壮的“枝”分别代表:朋友之爱、师长之爱、亲人之爱、社会之爱,生活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它们各自分生出的“叉”,再不断繁殖出典型事件的“梢”、生出细节之“叶”……这种自由调配、图文并茂的链式追逐既可用于分类积累、索引素材,也可用于疏通思路、谋篇布局,集聚主题性、序列性、层级性、生长性和趣味性,是儿童习作选材布局最需要的推力。
二、基于“有意识的自由表达”,辅助儿童活化意趣,于中期创作中启动“本我”的读写实践
1.引导自主“仿生”,在迁移摹创中创生属于“我”的表达图式。
“仿生”意即基于仿作之上的创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向往自由表达的同时,依然希望多一份适时出现的辅助力量,尤其是诗歌、游记之类的习作。教师可以借助经典作品的阅读,在儿童与之相遇时,开辟时空,催发言语的创生。
教学苏教版四下《只拣儿童多处行》时,笔者尝试采集文中语言,以诗歌的形式出示:“儿童是小天使?M成千盈百地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