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行己有耻”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VIP

顾炎武“行己有耻”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顾炎武“行己有耻”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oc

顾炎武“行己有耻”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曾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啊!清代大儒顾炎武先生提出了“行己有耻”的思想,和孟子“四端”学说中的“羞恶之心”不谋而合,都是指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亭林先生认为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循的一条道德底线。   “顾炎武思想”是我校校本课程,下面笔者就试从“行己有耻”所包含的几个主要方面谈谈这一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以及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意义。   一、从爱国主义原则观文人的爱国情怀   亭林先生在《日知录?廉耻》中说:“吾观三代以下,世道衰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在顾炎武看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原则是生而为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在汉民族遭受民族压迫的时代,对异族统治者阉然献媚,是堕落到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底线以下了。   我在讲解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时问学生:文天祥为什么不愿投降元朝,而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回到宋朝呢?他这样做是否值得?一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这是文天祥爱国情操的表现。文章中写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他在《正气歌》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见文天祥高尚的爱国情怀。   二、从决不同流合污的原则观文人的“耿介”品格   顾炎武在《菰中随笔》中说:“尊所闻,行所知,好古不为空虚之学;言必信,行必果,立身不为乡愿之人。”他把“立身不为乡愿之人”看作是对“行己有耻”的注释或同义语。由此可见,顾炎武把决不与腐败的社会风气同流合污的原则看作做人的基本原则。   我在教授《渔父》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一个讨论环节:屈原和渔父对待事物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述理由。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明确:渔父的观点“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f其?r?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他建议屈原走一条和光同尘、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这样的人貌似忠厚实际,实则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随波逐流。屈原说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屈原在《离骚》中就曾旗帜鲜明地表示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态度,屈原正是这样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人。他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他的“耿介”品格。   三、从决不枉道事人的原则观文人的方正气节   所谓“枉道事人”,是指放弃自己的良知、信念和操守去侍奉权势者,以实现其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顾炎武认为,这也是一种无耻的行为。亭林先生在《日知录?古者不为臣不见》中说:故曰:“君子上交不谄。”又曰:“上弗援,下弗推。”要真正做到“行己有耻”,就必须坚持决不枉道事人的原则,“上交不谄”,“上弗援,下弗推”,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自己的良知、信念和操守。   我在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破灭。天宝四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然后介绍诗的创作特点,作者发挥奇异丰富的想象,用生花妙笔写出了“入梦――梦中――梦醒”的过程,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寓居长安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试问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说、敢于这样做的能有几人?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体现了他决不枉道事人的方正气节。   亭林先生所提出的“行己有耻”的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厚,能够和高中语文教学做到有机巧妙的契合,并能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正直的气节和自律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道德标准不断弱化的今天,不少人在内心深处缺少“行己有耻”这样一个道德警戒线。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习顾炎武思想,对重塑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