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祥基于脾胃学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经验.docVIP

曾庆祥基于脾胃学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经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庆祥基于脾胃学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经验.doc

曾庆祥基于脾胃学说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经验   关键词:名医经验;曾庆祥;脾胃学说;神经系统疾病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36   中图分类号:R27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12-02   本院曾庆祥主任医师是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融会贯通中西医理论,兼收并蓄,撷采其长,为己所用,并长期坚持在临床的第一线,精勤不倦,师古而不泥今,治病不拘一格,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颇有研究。曾师善于运用脾胃学说从调补脾胃补益后天之本的角度出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疗效颇佳。笔者作为其学术继承人,有幸拜于曾师门下,深得教诲,受益良多,今不揣愚陋,将曾师相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健脾疏肝解郁治郁证   案例1:患者,女,32岁,公司职员,2013年3月12日就诊。患者3个月来因工作压力大,精神受刺激,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心情郁闷,自觉生活无意义,喜独处,与他人交流少,伴胸闷不舒,喜叹息,懒言少气,不思饮食,睡眠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检查排除脑器质性病变,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45分,被诊为“抑郁症”,曾间断服用黛力新、赛乐特等,症状有缓解,但停药即复发。中医诊断:郁证,辨证属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疏肝解郁。药用:太子参15 g,柴胡10 g,枳壳12 g,白芍12 g,炙甘草5 g,当归6 g,白术15 g,茯苓20 g,首乌藤4O g,郁金15 g,薄荷(后下)6 g,夏枯草20 g,浮小麦30 g,远志15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后,患者精神转好,心情较前舒畅,药已起效,守方去夏枯草,加炒酸枣仁15 g以加强安神之功,继服半个月后,患者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症状消失,已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   按: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百合病”等范畴。本案患者因工作压力大、精神刺激等,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忧愁思虑,肝气郁结,故见情绪低落、心情郁闷;肝木乘土,使脾之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作用减弱,生化乏源,则不思饮食、懒言少气。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曾师治疗以健脾疏肝解郁为法,通过调治中焦脾胃,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有利于肝气之条达,方选逍遥丸加减。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补中,柴胡、枳壳、郁金疏肝解郁理气,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薄荷、夏枯草散肝郁清热,首乌藤、浮小麦、远志安神定志。诸药合用,肝脾并治,健脾与疏肝同举,气血兼顾,故药到病除。   2 补中益气升阳治眩晕   案例2:患者,女,45岁,公司职员,2013年3月19日就诊。患者5年来反复头晕,伴视物旋转,严重时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不能行走,曾在本院神经内科反复住院治疗,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西药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对症处理,症状能缓解,但仍有反复发作。近3 d来头晕再发,伴视物旋转,如坐舟车,站立不稳,双耳耳鸣,气短乏力,胃纳差,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血压90/50 mm Hg。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型。治以补中益气、升阳定眩。药用:党参20 g,白术15 g,黄芪30 g,炙甘草6 g,当归6 g,升麻4 g,柴胡6 g,陈皮1O g,茯苓15 g,大枣12 g,天麻12 g,熟地黄15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眩晕大减,守方继进7剂,眩晕即止,一如常人,随访至今眩晕未见复发。   按:关于眩晕,历代古籍论述颇多,如《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景岳全书》云:“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当升阳补气。”曾师认为,本案患者正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清阳不能上及于头目,脑髓失充,清窍失养而致眩晕,出现视物旋转、如坐舟车、站立不稳等。故曾师以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健脾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使清阳之气能够上荣于脑,更加天麻熄风定眩,熟地黄养阴益血,使阴阳平衡,气血充足,则久病得愈。   3 健脾燥湿化痰治眩晕   案例3:患者,女,56岁,教师,2013年4月2日就诊。患者3年来反复头晕,伴视物旋转,头部沉重紧绷感,曾在外院辗转求医,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予静脉输液、理疗、按摩等治疗,效果欠佳。近1周来头晕再发,伴视物旋转,头部沉重紧绷感,倦怠懒言,胸腹满闷,不欲饮食,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脾虚痰湿上壅、蒙闭清窍型。治以健脾燥湿化痰。药用:天麻15 g,葛根20 g,陈皮10 g,姜半夏15 g,党参20 g,白术20,甘草6 g,茯苓15 g,枳实15 g,藿香(后下)12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4剂后,眩晕大减,胃纳转佳,精神好转,守方继进5剂,诸症悉平。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