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建国:“非非爸爸”的美好生活.doc
杜建国:“非非爸爸”的美好生活
从1980年开始,每期《好儿童画报》封底不变的主角,就是“小兔非非”的连载故事。画着画着,就过了三十多年。小兔非非善良、勇敢、肯动脑筋,但又淘气、怕吃苦,和现实中的不少孩子很像,所以几代小读者都将其引为朋友。如今,这只已过“而立之年”的“小兔子”依然活力四射,它的故事仍在连载。杜建国就是非非的“爸爸”。
人生的境遇总是有些奇妙
杜建国从小喜欢画漫画,读书时就发表了一些作品。在“反右运动”中,父亲被“补课”补进了右派。杜建国因“出身问题”未被大学录取,画画的时间反倒多了起来。
因为父亲长期在报社工作,杜建国从小就认识不少漫画家。当时配合政治运动的集体创作很多,画家们常邀请杜建国一起去。现在回想,或许社会才是漫画家的大学,经历和见闻是课本,前辈们则是恩师。“我在‘三毛’爸爸张乐平先生的眼皮底下画画,画得不好他会当场帮我修改,是非常珍贵的学习经历。”
动画是活动的漫画,杜建国和两位师兄被深深吸引,想进电影学校的动画系学画动画,可恰逢动画系停招。老漫画家、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导演特伟老师建议他们利用这一年,到学校去接触孩子,为未来的创作做准备。没想到第二年,不仅动画系没招人,电影学校都关门了。动画梦的夭折让杜建国安心做起了美术教师,一教就是近十年。
这期间,杜建国坚持画漫画。张乐平先生建议他,不妨多给儿童报刊投稿,不少漫画家都涉足这块园地。由于与孩子们接触多,杜建国画中的儿童题材往往更贴近现实,发表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上海《少年报》在创办初期,提出要让一些教师充实到编辑队伍里来。要借调美术编辑时,就想到了杜建国。“学校和我本来都以为只是临时借调一下,帮忙做做,没想到‘一去不回’,一做就做到了退休。”
到了1980年,《少年报》旗下的低幼刊物《好儿童画报》改版,首创在封底刊登连环漫画,社里要求杜建国接手。画连环漫画,先要找个主人公“入戏”,几番比较,杜建国选中了兔子。主要是考虑到兔子大小适中,形象可以承上启下。若主角是大象,有些小型动物要“出镜”,画面上就比较难处理。“再说兔子比较灵活,一些拟人的事让兔子来做,才令人相信嘛!”至于“非非”这个响亮的名字,则是编辑部集体智慧的结果。
“小兔非非”是国内第一只“站起来”的动物漫画形象,绘图和情节,都是杜建国一手创办的。画中的情节更是源于生活,让孩子们看得亲切,才能会心一笑。
从身边的事情发掘绘画素材
退休后,杜建国仍继续创作小兔非非。虽然和孩子们接触的机会没以前多,不过和外孙处得多了,也积累了不少故事素材。
外孙和外甥女家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可随着学业压力增大,画画就丢在一边了。“以前外孙还喜欢缠着我下棋,现在他是没这个时间了。前一阵子,外甥女他们家送了一大包绘画工具给我。我一看,好多东西比我们这些专业画画的人用的还高级。许多孩子因为学业重而放弃了爱好,其实已经投入了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放弃总是挺可惜的。”杜建国问了身边的亲友,好多家都有这种情况。所以在自己的作品《游园惊梦》中,书包就成了吃人的老虎,小兔非非和小伙伴们正在太空中玩得不亦乐乎,“老虎书包”里飞出无尽的课本和试卷,瞬间将大家的美梦惊醒了。
外孙上学要坐校车,去车站接送的都是老头老太,杜建国也是队伍里的一员。等车的时候,大家闲聊祖孙之间的事,很多也成了小兔非非的素材。《校车迟到》里,小熊自理能力差,不仅坐校车晚到,家里的大人还三番两次追上来送书包、早点、帽子,结果害得所有人都迟到――这正是杜建国将等校车时的见闻加以夸张后的展示。
除了“小兔非非”,杜建国家中曾有九个“猫宝贝”。以前住在弄堂里,猫咪们就在南北相通的房子里蹿进蹿出。刚养猫时,不像现在能买到猫粮、猫砂。要找猫砂,得去生煤炉的人家讨烧过的煤饼。万一常讨的几家人家煤渣不够,还要去远一点的地方讨。他每次拎回一蛇皮袋煤渣,常被邻居调侃:“老杜,又去挖煤啦!”猫咪们喜欢吃刺少的鳎鱼,本来家门口的菜场有卖,后来断货了,找鱼就成了头等难事。好心的邻居们会从自个儿单位附近的菜场帮着买鱼回来,杜建国则骑着自行车,到远一点的菜场找鱼。他一买就是十几斤,去了几次,几个菜场的鱼贩全认识他了,每次都帮他把鱼留好。当他“叮呤当啷”载着鱼儿回家时,猫宝贝们全从弄堂里蹿了出来,围着他的小车转。老伴烧菜也没法儿从冰箱里拿“库存”,因为里面放的全是喂猫的鱼。
可惜的是,好几只猫后来都被猫贩子偷走了,等搬家的时候,就只剩两只了。这两只猫咪分别养到19岁和20岁,去世时,杜建国还委托了专门机构为它们火葬。“这两个宝贝就像家人一样,直到现在,有时还以为它们都在。半夜起来迷迷糊糊时,会等着它们跑到我脚边。看电视时,仿佛它们就在旁边的坐垫上躺着,我伸手去摸,才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