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处理降贼官吏的政策及其转变分析.docVIP

唐廷处理降贼官吏的政策及其转变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廷处理降贼官吏的政策及其转变分析

唐廷处理降贼官吏的政策及其转变分析   学界有关 “安史之乱”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大多集中于对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的探讨。对于 “安史之乱”期间唐廷处理降贼官吏①的政策尚未专文论述。本文主要围绕至德至宝应年间( 756-762) 唐廷颁布的相关诏书讨论这一问题。《唐律疏议·名例律》“十恶”条载: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疏】议曰: ……为子为臣,惟忠惟孝。乃敢包藏凶慝,将起逆心,规反天常,悖逆人理,故曰“谋反”。……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疏】议曰: 有人谋背本朝,将投蕃国,或欲翻城从伪,或欲以地外奔,即如莒牟夷以牟娄来奔,公山弗扰以费叛之类。投降叛军意味着谋反和谋叛,依照唐律,是属于 “十恶”的严重罪行。《唐律疏议·贼盗律》“谋反大逆”条载: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而且 “十恶”属于 “常赦不免,决不待时”的罪行。《断狱律》 “赦前断罪不当条”: “其常赦所不免者,依常律。常赦所不免者,谓虽会赦,犹处死及流,若除名、免所居官及移乡者。”因此按照唐律,唐朝官吏投降叛军有可能被处死。我们关注的是唐廷在 “安史之乱”期间是如何处理降贼官吏的? 不同时期是否有所变化?   一、长安陷落至收复长安之前   可以说从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的那一刻起,如何处理投降叛军的官吏,就成为摆在唐朝政府面前的一个政治难题。 《资治通鉴》载: “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曰: 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众愕然相顾,莫敢异言……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曰: 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 ”十二月玄宗的《亲征安禄山诏》云: “今遂窃我干戈,欺我将士,妄宣密旨,假托妖言。人畏凶威,苟从逼胁,称兵向阙,杀掠无辜。此而可原,孰不可忍?”表明唐廷知晓安禄山假托密旨胁迫诸将谋反之事,于是在诏书中有意的将安禄山与其麾下诸将区别开来,但并未涉及处理他们的方法。   随着洛阳、长安相继被攻破,玄宗幸蜀,安禄山称帝于洛阳。唐廷面临空前的危机,有覆灭的危险。太子李亨初到灵武时,朝廷草创,兵力不足。当时 “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子弟多在贼中,或生异图。”至德元载 ( 756) 七月,李亨自立于灵武,是为肃宗,随即颁布诏书实行大赦并首次提出对于降贼官吏的政策:   大辟罪以下,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其逆贼李林甫、王 、杨国忠近亲合累者,不在免限。百姓官吏,能率亲属,去逆归顺者,有官加其优奖,斩得 逆 贼 父 子,不 问 首 从,当 锡 茅 土,别 有褒崇。   从赦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严峻的形势,肃宗对于降贼官吏的政策可谓宽大: 并不区分地域,不分文武,只要他们去逆归顺或斩得逆贼,非但不会问罪还会有褒奖。这对于孤立叛军,争取广大降贼官吏的支持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无独有偶,到达蜀郡的玄宗于八月癸未朔,颁布大赦:   其天宝十五载八月一日昧爽已前,大辟罪已下,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自中兴已来,有破家者,一切与雪,流人一切放还。左降官各还旧资,内外文武官,节级赐阶爵。安禄山胁从官,有能改过自新,背逆归顺,并原其罪,优与官赏。   赦文强调 “安禄山胁从官”只要改过自新,背逆归顺,朝廷就赦免他们的罪行,还会给予赏赐。结合前引玄宗的 《亲征安禄山诏》中的 “今遂窃我干戈,欺我将士……人畏凶威,苟从逼胁”,我们推测所谓 “安禄山胁从官”实应包含安禄山以下文武官员且并无地域限制。玄宗肃宗父子虽然矛盾重重,但是此时对待降贼官吏的态度上却非常一致。这也反映出两京陷落后,当时的战争形势对唐廷是非常不利,以至于玄、肃二帝都选择含垢忍辱。肃宗的即位赦文传播较为广泛,且此种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资治通鉴》卷 218 “肃宗至德元载”:   颜真卿以蜡丸达表于灵武。以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并致赦书,亦以蜡丸达之。真卿颁下河北诸郡,又遣人颁于河南、江、淮。由是诸道始知上即位于灵武,殉国之心益坚矣。   颜杲卿在河北起事,得到河北诸郡响应。 《资治通鉴》卷 217 “玄宗天宝十四载”: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余万; 其附禄山者,唯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六郡而已。”虽然此后颜杲卿兵败被杀,可是河北许多郡仍忠于唐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郡之中,有的曾经在安禄山起兵之初由于猝不及防,投降过叛军。以至于当时玄宗感叹: “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 ”颜真卿将赦书颁下河北诸郡,唐廷不追究他们的罪责,无疑给这些郡的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殉国之心益坚矣”并非虚词。又如 “( 至德元载七月) 己卯,京兆尹崔光远、长安令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