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

探究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   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的河湟一带) 为前凉(301-376年)、后凉(386-401 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 年)、北凉(397-439年)五个割据政权所统治,史称“五凉时期”。在五凉政权统治的长达100 多年中,河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本文试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做一探讨。   一、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化低迷萎缩。整个北中国只有张轨治下的凉州地区秩序较为安定,一些有识之士认为“避乱之国唯凉土耳”。于是,河西地区“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中原流亡到河西的人民得以安定下来,河西走廊也就成为发展当时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据点”。避难者中的一大批中原世家名流,如河东裴氏、关中苏氏、太原王氏、洛阳赵氏等,携带典籍随流民逃到河西,使河西文化力量大为增加。张轨积极接纳、安置中原人士,并委以重任。河西地区因此也聚集了大量人才,史料称“永嘉之乱,中州之人士避地河西,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对此,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盖张轨领凉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百余年间纷争扰攘固所不免,但较之河北、山东屡经打乱者,略胜一筹。故托命河西之士庶犹可以苏喘息长子孙,而世族学者自得保身传代以延其家业也。”随着中原板荡局面的加剧和延续,前秦、后秦时又不断有清河崔氏、温司马氏等中原士族迁往河西。除前凉起用中原士人外,其他诸凉也都纷纷效法。沮渠牧键将“声誉益播”的流寓士人广平程良“耀为东宫侍讲”就是其中一例。中原、河西士人群体聚首河西,一时学者云集,人文辐揍。“区区河右,而学者坍于中原”。   五凉政权的大量倡导,是五凉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五凉统治集团上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五凉中的两个汉族政权的建立者张轨和李暠都出自汉族世家,本身就以儒学文辞著称,所以能够推崇文教,讲求儒学,即使前凉末主张天锡也具有令江南士大夫汗颜的言辞素养。五凉时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都懂得昌明文教以争正朔的道理,后凉吕光、南凉秃发氏、北凉沮渠氏虽分别生于氏、鲜卑、匈奴酋豪家庭,但也深知文化教育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招揽了一大批汉族士人为其经邦论道。沮渠蒙逊就曾下令“内外群僚,其各搜扬贤隽,广进色芜。”由于长期生活在汉族文化圈内,他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汉化,秃发褥檀的汉学修养甚至使人叹为“命世大才,经纶名教者不必华宗夏土……神机秀发,信一代之伟人”。   陈寅恪先生指出“张轨、李暠皆汉族世家,其本身即以经学文艺著称,故能设学校奖儒业……若其他割据之雄,段业则事功不成而文采特著,吕氏、秃发、沮渠之徒俱非汉族,不好读书,然仍能欣赏汉化,摧用士人,故河西区域受制于胡戎,因此,而文化学术亦不因此沦替。”由于统治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汉文化修养,昌明的文化教育政策及各项举措才有可能形成和贯彻,浓厚的尊士重教的学术风气才能够得以形成。   五凉政权尊崇儒学,大量倡导文化教育。五凉统治者,或出身世胃、家学相传;或企慕华风,倾身儒雅,大都礼待文士,颇重教化。当时的河西地区,教育事业发达,学术氛围浓厚。著书立说、整理古籍、文学创作、音乐、绘画、舞蹈等文化活动频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据史籍记载,五凉时期河西学者撰有30 余种学术著作,仅《隋书·经籍志》著录就有13 种。曾经风靡中州的《人物志》赖刘昂作注保存于河西,记述河西史地的不少著述为后世史家引述采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由河西传入内地,河西学者的大量著作和收藏典校的典籍被选送至江南,奉献于北魏,流传到后世。在中原文化低迷的大背景下,河西却不断涌现出硕学大师和博通经传的学者,他们收藏并点校整理大量典籍,撰写或注述数量可观的著作,如酒泉人阚骃曾于北凉主持刊定诸子3 000余卷,充分反映出河西学术空气之浓郁。在上述背景下,河西地区形成了空前繁荣的五凉文化。主要表现:一是儒学兴盛。五凉统治者历代割据政权均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积极推崇儒家思想和礼仪规范,或开馆讲学、倡导儒学,或大量整理、传播儒学典籍,使儒家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二是史学发展。五凉诸国都设立史馆,官修、私修史书数量可观,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三是文学繁荣。以武威、酒泉、敦煌为中心,作家云集,作品众多,名篇佳作不少。四是佛学盛行。无论是佛教的传播、佛学经典的翻译,还是佛教洞窟的建造,都盛况空前。五是艺术成就辉煌。文人书法、写经书法、音乐、舞蹈、绘画、雕塑,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五凉文化的繁荣,打破了十六国时期中国文化持续低迷、萎缩的局面,给北中国寂寞荒凉的学术文化园地增添了异彩,在十六国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