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课件: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80张)(共80张幻灯片).pptx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课件: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80张)(共80张幻灯片).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课件: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80张)(共80张幻灯片)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8 古代诗歌阅读★600分真题例解 ★700分能力考法 600分真题例解【诗歌类型】羁旅诗【思想情感】流徙途中的内心的愁苦和对气节的珍重,对故国故都的深刻的眷顾之情。【所用意象】蜂、花须、鱼、柳絮、官帽、尘埃【运用手法】直抒胸臆、细节描写、双关。题目点明了时间、地点,“残春”隐含时光流逝之感,“旅舍”暗含了羁旅之愁。注释①介绍作者,生活时间当为晚唐,“字”暗示了其政治理想,籍贯则在京城,“流徙”交代了眼下的处境:流离失所,流放南地。一、二句点题,描写了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旅舍景象,表达对都城长安的思念之情,总起全诗。宿雨晴,指下了一夜的雨,清晨放晴。他乡为客,春已残,雨已晴,诗人恍然间就想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首联虽有“晴”字,但时光流逝、落魄异乡的伤感却扑面而来。三、四句描写残春风光。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吮吸着花蕊,花儿飘落,蜜蜂也随花飘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细鱼吹着柳絮,在水面划出一行行。落花、飞絮,本是残春景象,而蜜蜂、鱼儿却又平添了几分生机。旅途中的景象,在飘零之中,又带着几分生动活泼。五、六两句描写旅途中的参禅、饮酒的生活。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悲苦情感的强烈的自制心理,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沉沦堕落,也没有怨天尤人,通过参禅、饮酒,诗人将内心的不安与躁动压制,获得一种清明纯净。这也更深地暗示出他内心的孤寂悲苦。七、八句表达诗人的信念与期望。作者写作此诗时,大唐即将灭亡。诗人之所以要好好地保存珍贵的朝帽,不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不改气节,以等待大唐的复兴,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故都深刻的眷顾之情。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应考思路 (一)分析诗句用词上的特点 从此联看,“抱”“吹”是十分生动的,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蜜蜂和鱼儿,都是独特的不常见的,属于诗家语。但细想来,又是贴近生活现实的:蜜蜂吮吸花蜜,花儿飘落时,它好像是“抱”着花须;而细鱼追逐飘在水面的柳絮,宛如“吹”着柳絮在走。出人意料,又符合客观现实,是“巧”的体现。 (二)分析诗句修辞上的特点 从此联看,主要运用了对偶,并没有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用典、双关等手法。一般而言,对诗歌的对偶不作赏析。 (三)分析诗句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从此联看,此联是对残春景象的描写,以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为主,画面生动活泼。 (四)分析诗句在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上的精巧之处 从此联看,“花须落”“柳絮行”是残春衰败没落的景象,而“蜂抱”“鱼吹”又是一种富有生机的景象,诗人把两种不同色调的景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新鲜奇特的感受。 整体上看,用词上的新奇和构思上的新奇是“巧”的主要体现。应考思路 (一)读懂诗句大意,了解基本内容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是说诗人通过悟禅,压制住诗魔,获得心灵的纯净;通过饮酒,冲破层层愁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是说诗人要好好地保护好官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要擦拭着官帽上的簪饰,等着眼前光明的时刻。 (二)理解诗句言外之意,揣摩诗歌的内在情感 诗贵含蓄,诗人的情感有些直接表达出来了,有些通过言外之意,如用典、双关,或通过景物描写等间接表现出来。第三联,诗人写悟禅、饮酒,以压制内心的不安躁动,消除愁情,其实正暗示了内心的愁苦。第四联,诗人不愿意官帽被尘埃沾污,“尘埃”一般指官场上的污浊,是奸邪小人的象征,而“眼明”则表达了诗人对光明前景的向往。 (三)结合注释、全诗,分析诗歌情感产生的原因 从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和注释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以及首联的“忆咸京”三字可以发现,诗人愁苦源于流徙南地,但诗人对京城依然恋恋不忘,满怀眷顾之情,可见诗人对大唐王朝的忠心和信念。700分能力考法综合考法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综合考法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综合考法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综合考法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综合考法5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综合考法鉴赏古达诗歌的形象考法综述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景象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类。鉴赏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高考中,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具体形象的意义。 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歌中主人公形象和诗(词)人自身形象两种。诗(词)人在诗歌中借助笔下塑造的主人公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者寄寓自己的理想。诗(词)人通过诗歌中的自身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反映出自己的性格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