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物素材“国内预告片第一人”“花瓶”多维解读.doc
人物素材“国内预告片第一人”“花瓶”多维解读
【素材一】
把三分钟事业做到极致
魏楠为了理想――当剪接师,不惜放弃了成为影星的机会。最初,他在机房打杂、学剪辑,月薪微薄,但他拼命工作。他剪接的电影创意新颖,很快成名,他却做出惊人之举,扛着一箱方便面,去香港深造。方便面吃完了,没钱买菜,就吃辣酱和饭。他终于学到制作技术和全新理念,归来后,白手起家开了公司。
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不放过任何机会,终于等到张艺谋找他拍两三分钟的“电影预告片”,他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剪出了2分11秒的《三枪拍案惊奇》预告片。预告片逻辑清楚,卖点突出,视觉冲击强烈,搞笑、惊悚、悬疑齐上,像一部完整的电影短片。该片推出后,旋即在网络上疯传,电视台、公交移动电视争相播出,引发追捧、热议。在他制作的2分43秒的《金陵十三钗》预告片中,“十三钗”不见庐山真面目,于隐约中显露出无限妖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有谁知道,为了这2分43秒,他花了7个月时间,做了16版,婉拒了二三十个订单。
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公认的“国内预告片第一人”,全国60%以上的大片制作预告片都认准了魏楠。迄今为止,他一共做过60多部电影预告片,令所有同行羡慕。
魏楠说:“我从来不认为两三分钟是可以忽视的。要说我有成功秘密的话,就是把三两分钟的内容做到饱满,做到极致,做到无可挑剔!”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12年第22期 )
【多维解读】
角度一:小制作与大事业
电影预告片与《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等大片比起来,是小制作,但魏楠能将这两三分钟内容的小制作做到极致,做成“国内预告片第一人”,说明魏楠是将小制作当成大事业来做的。其实不管做什么“小行业”,只要当成大事业去做,就一定能成为“状元”。
角度二:理想与诱惑
魏楠的理想是当剪接师,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甚至抵制住了成为影星的诱惑,甘愿在机房打杂,不为诱惑所动,“拼命工作”,最终实现了理想,成为“国内预告片第一人”。
角度三:小成功与大志向
魏楠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很稳,取得了一个个成功,初学剪接就很快成名、去香港学成归来开公司、《三枪拍案惊奇》预告片的首战告捷,可是比起他的大志向“成为公认的国内预告片第一人”来说,这些只能算小成功。他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松不懈怠,没有小富即安,终于实现了大志向。
角度四:极致是做出来的
魏楠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能把三两分钟的内容做到饱满,做到无可挑剔,可见极致是“做”出来的。《三枪拍案惊奇》预告片2分11秒,他做了一个半月;《金陵十三钗》预告片2分43秒,他做了7个月,足见他工作认真、严谨。
【素材二】
林志玲笑对“花瓶”
林志玲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拥有西洋美术史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集超级名模、演艺明星、主持人于一身。她不仅为观众喜爱,也被媒体称赞为“一个绝顶聪明优雅得体的女人,一个家教良好处事不惊的女人”。
因为貌美,林志玲自出道以来一直被冠以“花瓶”称号,对这一负面评价,她总能以软绵又圆融的力道巧妙化解。刚走红时,台湾记者问她:“你是否担心别人把你当做花瓶?”她落落大方地答道:“花瓶吗?很好啊,这也是对外表的一种肯定,我会把它看做赞美。当然,如果你真的对这只花瓶有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真实的我。”这幽默又自信的话语,让记者们不禁为之叫好。
在与周杰伦去香港宣传新片《刺陵》时,又有记者旧话重提:“初战影坛,就被人贴上花瓶标签,你是否急于摆脱这个称号?”“不会,因为我不是。再说,花瓶也可以是青花瓷啊!”说罢,林志玲对周杰伦妩媚一笑――周董的名曲《青花瓷》竟被她“信口拈来”,这种机智令人佩服。
2012年7月,在香港举行的电影发布会上,她谈到戏里“打女”角色时,又有记者问:“你拍打戏是为了摆脱花瓶形象吗?”她诚恳地回答:“我不希望人们把这些负面评价放在自己身上,我是真的喜欢拍戏,所以希望能有好的作品让我持续走在这条路上。”听到这样真诚的话语,谁还会忍心揪住“花瓶”不放呢?
(摘自《小品文选刊》2012年24期)
【多维解读】
角度一:自信源于能力
自出道以来,林志玲一直被冠以“花瓶”称号,面对记者刁难,她每次都能巧妙应对。她的回答时而幽默机智,时而诚恳真挚,显示出强烈的自信。自信源于能力,多伦多大学的双学士学位,超级名模,演艺明星,优秀主持人,她多才多艺,这样的人想不自信都难。
角度二:真诚源于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当记者又一次揪住“花瓶”不放时,林志玲真诚地表示,自己是真的喜欢拍戏,不希望人们把这些负面评价放在自己身上。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林志玲开诚布公地袒露心声,并表明了自己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决心,相信记者们应该不会再用同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