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的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包括食物入口以后给予口腔的触
食品的风味是一种感觉现象,包括食物入口以后给予口腔的触感、温感、味感及嗅感等感觉的综合。风味的爱好带有强烈的个人的、地区的、民族的特殊倾向。 内 容 第一节 食品的滋味和呈味物质 一、食品味感 二、甜味与甜味物质 三、酸味与酸味物质 四、苦味及苦味物质 五、咸味理论 六、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 第二节 嗅感及嗅感物质 一、嗅感及影响因素 二、植物性食物的香气 三、动物性食物的气味成分 四、焙烤食物的香气 五、发酵食品的香气 六、香味增强剂 第一节 食品的滋味和呈味物质 一、食品味感 味感是指物质在口腔内给予味觉器官舌头的刺激。这种刺激有时是单一性的,但多数情况下是复合性的,包括心理味觉(形状、色泽和光泽等)、物理味觉(软硬度、粘度、温度、咀嚼感、口感等)和化学味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 二、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 第二节 嗅感及嗅感物质 一、嗅感及影响因素 嗅感是挥发性物质气流刺激鼻腔内嗅觉神经细胞所引起的一种感觉。令人喜爱的称为香气,令人生厌的称臭气。 嗅觉理论(Theory of olfaction) 1.立体化学理论 化合物立体分子的大小、形状及电荷有差异,人的嗅觉的空间位置也有差别。 2.微粒理论 3.振动理论 六、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 (一)鲜味 鲜味是食品的一种能引起强烈食欲、可口的滋味。呈味成分有核苷酸、氨基酸、肽、有机酸等类物质。 (1)鲜味氨基酸 在天然氨基酸中,L-谷氨酸和L-天门冬氨酸的钠盐及其酰胺都具有鲜味。 (2)鲜味核苷酸 在核苷酸中能够呈鲜味的有5′-肌苷酸、5′-鸟苷酸和5′-黄苷酸,前二者鲜味最强。此外,5′-脱氧肌苷酸及5′-脱氧鸟苷酸也有鲜味。 (3)琥珀酸及其钠盐 琥珀酸钠也有鲜味,是各种贝类鲜味的主要成分。 (二)辣味 辣味是刺激舌部、口腔及皮肤的触觉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痛觉。适当的辣味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并具有杀菌的功效。 辣味物质多具有酰胺基、酮基、异腈基等官能团,多为疏水性强的化合物。 (1)热辣味或火辣味 (2)辛辣味 (三)涩味 涩味是舌粘膜蛋白质被鞣质等物质凝固,产生收敛作用而发生的感觉。 食品中的涩味主要是由单宁、草酸、香豆素类、奎宁酸等物质引起的。醛类、酚类、铁盐、明矾亦呈涩味。 (四)清凉味 清凉味的典型是薄荷醇,常用于制润喉糖等。 (五)碱味 碱味是羟基离子的呈味属性,溶液中只要有0.01%即可感知。碱味可能是碱刺激口腔神经末梢而引起的感觉,并无确定的感知区域。 (六)金属味 在舌头和口腔表面有很大的一片区域能感知金属味,其阈值在20~30ppm离子浓度范围内。 * (一)味感的分类和生理学 (1)食品的基本味(原味)(origianl taste) 酸、甜、苦、咸。 (2)呈滋味的物质的特点(characteristic of taste compound) 多为不挥发物, 能溶于水, 阈值比呈气味物高得多。 (3)味感的生理学(taste physiology) Map of the tongues taste receptors. (二)影响味觉的因素 (1)温度 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之间,其中以30℃时最敏锐。 温度对味觉的影响 呈味物 味觉 阈值(%) 常温 0℃ 盐酸奎宁 苦 0.0001 0.0003 食 盐 咸 0.05 0.25 柠檬酸 酸 0.0025 0.003 蔗 糖 甜 0.1 0.4 (2)年龄与生理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味觉功能逐渐减退。各种病变与身体不适均可使味觉减退或味觉失调。 (3)溶解度与时间 味的强度与持味时间与呈味物质的水溶性有关。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是无味的。易溶解的物质呈味快,消失亦快,难溶的物质在口腔中味觉产生较慢,但味觉维持的时间较长。 (三)各种味觉的相互作用 (1)味觉的增强与减弱 (2)味觉的抑制与改变 (3)味觉相乘 两种具有相同味觉的物质同时存在时,其味觉效果显著增强并大于二者味觉的简单相加现象称为味觉相乘。 (一)甜味理论 夏伦贝格尔(Shallenberger)的AH/B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21课《给植物分类》课件3.ppt VIP
- 成都宽窄巷子案例分析报告.ppt VIP
- 早期生产遏制(GP12)管理办法.docx VIP
- IPD管理流程-系统需求说明书模板.doc VIP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pdf VIP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第1部分:总体要求(JT/T1375.1-2022).docx VIP
- 快递关税风波下的贸易思考——2025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1).docx
- 2023-2024年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参考答案.docx VIP
- 《家乡的风俗》ppt 课件.pptx
- 工程结构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