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_借君无弦琴_寓我非指弹_苏轼_和陶诗_新论.pdfVIP

_借君无弦琴_寓我非指弹_苏轼_和陶诗_新论.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苏轼《和陶诗》新论 巩本栋 苏轼《和陶诗》是北宋熙丰、元祐党争影响下的产物。苏轼对陶诗的选择,反映了其思想上兼融儒道的主要倾向,《和陶 诗》是透视作者心灵变化的一扇窗口。苏轼把“和陶”当作疗救心灵创伤的良方和排遣人生痛苦的途径,把“和陶”看成 自己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和陶诗》代表了苏轼后期诗歌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苏轼的《和陶诗》不但在陶渊 明接受史上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而且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进程。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正月,时任扬州知州的苏轼,作了《和陶饮酒二十首》一组诗,开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 始了一个“要当尽和其诗”的特殊创作历程。三年后即哲宗绍圣二年(1095),被贬惠州的苏轼, 目“唱和诗词研究”(批准 再作《和陶贫士七首》。从此一发不可收,直到元符三年(1100),谪居琼州昌化军的苏轼,作《和 号:04BZW035)阶段性 陶始经曲阿》,前后作“和陶”诗达137首,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苏轼为何要 成果 ① “尽和”陶诗?我们今天又应该怎样认识这一文学现象?目前学术界仍未有一个完满的答案 。 一、苏轼“和陶”与北宋党争 宋神宗和王安石熙宁、元丰年间的新政,随着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的去世(王安石亦 于次年辞世),大致已结束。宋哲宗即位时年仅十岁,宣仁高后垂帘听政,起用吕公著、司马光 等旧臣,完全不顾新法实施的效果如何,执意将青苗、免役、方田、市易等新法措施一概罢去, 并设置诉理所,重新审理熙、丰年间的各类案件。因反新法而遭贬抑者,多予以昭雪,重新启 用。新党中人如章惇、蔡确、吕惠卿等,则在刘挚、孙觉、朱光庭等人的反复弹劾下,先后被逐出 朝廷。整个元祐年间,北宋政局始终控制在旧党人士的手中。然而,在政治上被列入旧党的苏 轼,似乎与旧党中的一些士人并未步调一致。其实,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其党派内部的结构 原就比较松散,并且二者之间也有相激相争的因素。因此,一旦某一派败下阵去,另一派也必 43 文艺研究2011 年第4 期 然会发生分化。元祐间,以苏轼和程颐为首的旧党部分士人之间即发生所谓“洛蜀党争”。 “洛蜀党争”始末并不复杂。元祐元年(1086)三月,在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下,程颐被用为崇 ② 政殿说书。但随即就有刘挚上书反对,认为升迁太快,并说他是“高阔以慕古,新奇以变常”。 ③ 当时,苏轼、吕陶等也都认为程颐言行迂阔,不合人情 ,甚至连司马光也觉得程颐在经筵上的 ④ 言行不切实际 。元祐二年八月,左谏议大夫孔文仲弹劾程颐之经筵讲说:“凡经义所在,全无 发明,必因藉一事,泛滥援引。”又云:“日跨匹马,奔驰权利,遍谒贵臣,历造台谏……鼓腾利 ⑤ 口,间谍群臣,使之相争斗于下,纷纷扰扰,无有定日。”于是,程颐被罢经筵,改官权同管勾西 京国子监。而素推服程颐学问的台谏官朱光庭、王岩叟、贾易等人,则抓住苏轼的《试馆阁策 ⑥ 问》(“师仁祖之忠厚,法神考之励精”一篇)大做文章,认为是讥刺仁宗、神宗,“不忠莫大焉”。 苏轼、吕陶等亦上书论辩。太皇太后高氏虽两相开释,然洛蜀之争所带来的矛盾和隔阂,已难 弭平。洛蜀之争的实质,主要是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派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